正文

1.八国联军如入无人之境

帝制的终结(上):甲午之殇 作者:胡为雄


十五 八国联军破北京

“八国联军”践踏清国都城,实如清总理衙门大臣袁昶与许景澄联名上疏所云:于千古之奇事,必酿成千古之奇灾。数千年文明古都,任凭十一国军队践踏。皇库如洗,国宝尽失,城区各被瓜分,皇宫禁苑任其扎营,繁荣街市尽成劫灰。无论在中国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这类奇灾可谓绝无仅有。

这一千古奇灾之所以发生,不惟是列强侵略成性,更在于在当权者慈禧太后的迷信、愚昧和固执。她姿意专权,却缺乏驾驭时局的本领,无从辨认是非黑白。慈禧太后的绝对专权导致天下庶民百姓的普遍遭殃,导致把一人的罪恶强加在举国人民的头上,使整个国家陷入灾难的地狱。

八国联军如入无人之境,朝京城一路杀来,清军闻风而逃。李秉衡在通州仰药自尽

八国联军攻陷天津,略作休整后,即于8月4日开始向北京进犯。两万大军分作两路,溯运河两岸浩浩荡荡而上。沿右岸行进的是英、美、日联军,其中英军三千人,由盖斯里将军率领;美军二千多人,由沙飞将军率领;日军八千多人,由山口素臣司令官率领。沿左岸行进的是俄、法等国的联军,其中俄军四千八百人,由利涅维奇将军率领;法军八百人,由福里将军率领;另有德军二百余人,意大利、奥地利军共百余人。联军出动后,慈禧太后恐慌不已。她把京城防护之事委托给荣禄等军机大臣,自己则想借出巡名义避战,同时又电催已到上海的两广总督李鸿章尽快北上与列强议和。

联军出动后,清军前敌各路将领畏敌如虎,告急文书雪片般飞向清廷军机处。荣禄每阅一电,不是言联军如何锐猛难挡,就是告武卫军、甘军和练军弹尽不支,故又恼又急。他知战事必败,便急忙与其他军机大臣向慈禧太后请旨,请求各省派兵驰援。

慈禧太后说:“现驻守京城的武卫军、甘军虎神营有三万人,湖广、两江、山东、山西各地派遣京津的勤王师五十八营亦有三万人,加上直隶练军和宋庆、马玉崑部的人马,总共有二百多营,人马不在十万以下,就不能与洋兵一战么?”

荣禄说:“天津新败,宋庆、马玉崑率残部万余人,已是惊弓之鸟。各地派遣京津的勤王师虽已抵达,却是乌合之众。洋兵势大,其火炮锐不可挡。兵锋指处,如入无人之境。故请皇太后趁着洋兵还未到京城之前,火急派使前去议和。”

慈禧太后听了,不再言语,即示意停战议和。军机处奉旨后,即令宋庆前去见联军司令官,把清廷已派李鸿章为全权大使与各国议结一切事宜、及与各国外部先行停战的上谕告知联军,以商议停战。

然而联军对宋庆送达的清廷乞和上谕不屑一顾。8月5日,他们开始攻北仓。退驻北仓的马玉崑军与拳民早在运河两岸挖了战壕,见联军来攻,便掘河放水阻遏,使联军在此遭受重创,攻在前面的日军伤亡四百余人。联军见正面难攻,便进行包抄夹击。马玉崑军抵挡不住,败逃至宋庆军驻守的杨村。然而联军立至尾攻,刚一交锋,清军全线溃退,宋庆、马玉崑只得率兵逃往通州。宋、马二军从杨村逃走后,驻扎在附近的直隶总督裕禄的行营立刻暴露在洋兵面前。总督府卫队见势危急,便想保护裕禄逃走,但裕禄觉得逃走有辱名声。然而裕禄见联军势大,更害怕自己做了俘虏后受辱,便想死节。他把卫队支出营门外后,西向京城哀叹道:“为臣智穷力竭,辜负国恩。”言罢即引颈自杀。

马玉崑、宋庆所率残军被联军追逐至河西务后,由山东调任南京巡视长江水师的李秉衡也刚刚来到这里。李秉衡身边只带了少数幕僚及数百名拳民,此时他正奉朝命回京出任帮办武卫军事务大臣,节制湖广、两江、山西、山东等地的四支勤王师以御敌。然而他到达河西务后,只见到处乱哄哄的一片。这四支勤王军见前方的宋、马军大败而逃,军心已经动摇,都在作各自逃命的准备,根本不听号令,故李秉衡无法召集和节制他们。这时,正好遇见马玉崑从不远处经过,李秉衡即恳劝他不要再退,建议并数军为一,合力御敌。但马玉崐只是匆匆说了句“敌众我寡,势不可当”后,便率军向南苑逃去,并且也不管手下官兵沿路抢劫。张春发所率的湖广军见马玉崐军远遁而去,随即尾随而逃。后来张春发索性领着他们狂奔三日,一退数百里。

李秉衡随败军退至马头后,还想整顿队伍,但此时溃兵汹涌,军心涣散。陈泽霖所率的两江军不战自溃,野蜂般地逃往济宁。万本华的山西军,原本就是乌合之众,况军备不齐,有枪无弹。他们见陈军溃逃后,也都没命地向北方散去。夏辛酉的山东军在最东面,与敌军稍稍接火后,也迅即败退下来,接着向南狂奔而逃。四支勤王军四散而逃后,跟随李秉衡的几百名拳民也跟着一哄而散。无奈之中,李秉衡只得带着几个随身幕僚退到通州张家湾。不一日,联军即进逼张家湾。身旁无一兵一将的李秉衡见无力回天,便打算自尽殉国。仰药自尽前,他特拟一折留给随从代奏朝廷,尤极言军队腐败之状:“就连日目击情形,军队数万充塞道途,闻敌辄溃,实未一战。所过村镇则焚掠一空,以至臣军采买无物,人马饥困。臣自少至老屡经兵火,实所未见。兵将如此,岂旦夕之故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