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遮蔽的夜晚(2)

西藏时间:16年的坚忍与苍茫 作者:凌仕江


有一年冬天,我去参加一个篝火诗会,有一刚下飞机的主持人问我:西藏离你究竟还有多远?我随口答道:“西藏就在我手上,从前她离我遥不可及,但现在我上前了三步,西藏倒退了一步。”当然,这种说法是我站在繁星满天的喜马拉雅夜空下的真切感受,可是西藏究竟让我看到了什么?而我即将要朗诵的不是诗,而是几句简单的歌词,它可以诠释人和一个地方持有的特殊距离:我寻寻觅觅的故乡,你摇晃的阳光,沐浴我的梦想;我寻寻觅觅的故乡,你是我梦中打马仰望的天堂。即使我驻足喜马拉雅的山脚下,仍然不断感觉到西藏的遥远,有时这种遥远常让我的思考变得恐慌,原来世界总有一颗心,永远屹立在我头顶的远方。

我坚信这就是信仰!

在镶满银边的乌云下望天,我常常问我自己:西藏是什么?这是个深奥的问题,身处其中和之外的人,一时半会儿难以用一个准确的词来回答。草率一点儿,可以把它说成是一个“谜”,或者一个“场”,一个经筒,或一个经轮,它们永远在已知和未知交织的光芒里持之以恒地旋转,不让你看清她明眸的眼睛。除了等待我们解密的梦幻西藏之外,还有一个跃然纸上的西藏,一个可以独领风骚又百花齐放于一纸之上的硕大之词,无限度地拉远或缩短人们的记忆和想象的距离。在这里,西藏既可以是拉屎不生蛆的鬼地方,又可以是仙鹤落脚的乐土。有人去了发誓再也不去,有人回来了就开始怀念,还有人去了从此不愿离开。但更多的人是想去却又去不了,最终和她保持一种永恒相望的姿势,中间隔着一张透亮的纸,要多美有多美,想怎么美就怎么美,任何力量都捅不破那一层神秘阻隔的天机,最终摧毁这种美的也许只有文字。纸上的西藏真是千姿百态,万种风情,甚至可以是亿万斯年,它在作家们的笔下构成了:捆风的人--行走的树--天天天蓝--奔跑的阳光--星星的翅膀--月亮的眼神--太阳的泪花--灵魂栖息的多维空间,它让我热爱神话传说,热爱诗歌散文,热爱陌生和幻想,热爱在神山散步或奔跑,热爱哨兵们枯燥的生活,不论贫富与贵贱。

马原的《相遇》里有一棵生长在西藏的橡树,每一片树叶都端坐着一尊大佛,阳光一照,栩栩如生。但生活在西藏的人,谁又看见过那样一棵树呢?

阿来的《尘埃落定》写的是西藏的事情,但地点却发生在四川的阿坝,照样吸引了不少人对西藏的想象。不可能的距离原来是有可能被另一种方式保留的。

陈丹青和艾宣的《西藏系列》成为众多美术发烧友模仿最多的作品。但大家都忘了他们与西藏保持的距离,油彩画的精髓完美结合了高原美和人性美。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