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旨
子夏言君子不为小道,因其不足以成德。
注释
①小道指技艺。
②致远恐泥言行之久远,恐滞泥不通。泥,音nì,滞泥不通。
析论
许多小技艺,往往蕴含着大道理,值得人们探求。但是如果沉溺小道之中,而不注意立身处世的大道理,就会迷失人生方向,甚至玩物丧志,我们不能不留意。
我国古代学术中,有一派叫小说家,这一派的学说是记录街谈巷语、道听途说的言论,班固在《汉书·艺文志诸子略》中,引用此章,言小说家虽为小道,亦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所以君子不为,但是也不能完全忽视它。他说,尽管是闾里小知者之言,也记录下来,只要有一言可采就好了。可见小道不是不能为,但是不能沉溺其中而忽略大道。
所谓大道,指的是经世济民的哲学,也就是《大学》所揭示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更是孔、孟所主张的王道、仁政。而不同于这些大道的,都是属于小道,譬如文学、文艺、琴、棋、书、画,乃至时下所流行的电动玩具等都是,它们都有可观及可研究的道理,可是它们不能完全作为治国的依据,如果只是一味地沉迷这些小道,自然于治国无补,所以说致远恐泥,君子不为了。
(十三)
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①俨然②;即之③也温④;听其言也厉⑤。"(《子张》第一九·九)
章旨
子夏论君子之容态。
注释
①望之从远而望,观其容。
②俨然端庄的样子。俨,音yǎn。
③即之就近见之,观其色。
④温温和。
⑤厉严正。
析论
世间有些事物是两面呈现的,这种两面呈现的方式,有的是美丑善恶的对立,我们对于它,当然要求美执善;但是有的两面则不是美丑善恶的对立,而是性质相反的对立,不涉美丑善恶的问题。例如阳刚与阴柔,则各具其美,各具其善,一个道德修养高尚的人,往往能够众美兼具,众善并蓄,在不同的时空,会很自然地表现出最适宜的容态。因此他表现在举止言行上就会给人不同的感觉。君子因为德术兼修,外表上自然产生威严,让人看了会有敬畏的感觉。可是当你接近他时,又会感到温和亲切,再和他交谈,又会觉得他言词非常严正,这种不同的变化,正可以说明君子修德习业时,兼容并蓄了各种美善的结果。容貌威严,不会是轻浮的小人;温和可亲,不会是残暴的恶汉;言词严正,不会是逢迎的乡愿,这些都是构成君子的要件,也是品学修习到极高点的自然呈现,不是一般人能轻易达到的境界。
儒家哲学在鼓励人能成为圣贤,要成为圣贤,从作为一个君子入手。《论语》中描述孔子的言行容态,都是君子的代表形象,子夏是孔子的高徒,这番对君子容态的描述,应该就是以孔子为对象。可叹的是这种典型风范,今天社会上受过高等教育,或是在位的人物,又有几个能够如此?
问题与讨论
1. 试述个人对于生活在现代的君子应有修养的看法。
2. 讨论"言行一致"在今日生活中的重要性,并分享你对现代一些"言行不一"的人的观感。
3. 古之君子,在仪态上有哪些值得现代青年学习的?
4. 坦然面对及改正错误,对个人修养有什么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