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1节:论人(11)

国学基本教材:论语卷 作者:李鍌


虽然这些"问马不问人"的现象令人难过,但也有不少人胸怀仁心,如消防队员之冲入火场救人,真正体现了孔子这种"问人不问马"的精神,在逐渐物化的今日社会,予人无限温馨。

问题与讨论

1. 读了以上各章,你对孔子的为人是不是有较清楚的认识?请运用一二百字的篇幅,写出你心目中的孔子。

2. 孔子不语怪、力、乱、神,这些话在今日还有什么样的意义?请试加探讨。

3. 孔子是位重视客观、实事求是,并且有仁心的人,请就本单元所述,引述《论语》中的章句加以印证、说明。

4. 试从《颜渊》、《季路侍》这一章中辨别孔子师生三人的抱负。三、孔子自述

本单元所选各章,是孔子自我的评述。从这些言语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日常生活非常简单朴素,安贫乐道;怀才待用,崇敬周公;好学不倦,立说谨严;慨叹大道未行,但不怨天、不尤人等,这些美德,都值得我们学习与效法。

(一)

子曰:"饭疏食①,饮水,曲肱而枕之②,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③。"(《述而》第七·一五)

章旨

孔子自述安贫乐道。

注释

① 饭疏食吃粗劣的食物。饭,吃,动词。疏食,粗食。

② 曲肱而枕之弯曲手臂当枕头而睡。肱,音gōng,上臂,此指手臂。枕,音zhèn,动词。

③ 于我如浮云对于我来说就像天上飘浮之云,喻无动于心。

析论

富贵是大部分人向往追求的,本来追求富贵并不是一件坏事,对人也往往可以造成积极奋发的动力,可是追求的方法不正当,就不应该了。

如果用不当的方法得到富贵,一则内心不安,二则这富贵不一定能永久保住。有些横财,常是怎么得来,就怎么失去。同时为了保护既得的富贵,天天不安,如此则不如安贫乐道,过得舒坦踏实。

本文上半段孔子自言安贫乐道,下半段自言不羡慕不正当得到的富贵。我们可以从这一章清楚地看到孔子对贫与富的看法。

荣华富贵本像无底洞,永无满足的时候。有些人一生汲汲营营,到头来是一场空,一生为富贵的奴隶,倒不如做好生涯规划,学习孔子淡泊和乐的人生态度。

(二)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①,韫椟②而藏诸③?求善贾④而沽⑤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子罕》第九·一二)

章旨

孔子答复子贡,言己怀才德以待明君之礼聘。

注释

① 斯此。

② 韫椟收藏在柜子里,喻怀才不用。韫,音yùn,收藏。椟,音dú,柜子。

③ 诸"之乎"的合音。

④ 善贾好商人,喻明君。贾,音gǔ。

⑤ 沽卖。

析论

孔子的学问道德很好,这是人人承认的事实,但是他却课徒而不仕,学生对老师难免有愿意出仕与否的怀疑。

子贡是孔门中口才很好的一位,他用美玉做譬喻,来试探孔子的想法,这种问法,非常含蓄,听得懂固然好,听不懂也无伤大雅。孔子是何等聪明的人,当然听懂了。孔子道德学问已修养得很好,所以子贡用美玉来做譬喻,是非常合适的。子贡这种说话的技巧,值得我们学习。

儒家的哲学,基本上是以服务为目的,所谓忠恕之道,就是修己安人之道,修己的目的就在安人,所以孔子当然有出仕为民服务的心愿,这心愿可以从他连答"沽之哉"、"沽之哉"体会出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