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如梦幻》这本书,先后一共有三稿。
第一稿是从1997年左右开始写的,由我和驰骋两人合作,基本上我写几章,他写几章,所以连贯性不是很强,各章的笔法也有差异。文章最早在杂志上连载,从日本的神话时代一直写到战国时代,战国时代没能写完,就因为连载的中断,以及我们两人工作、生活的变更而停顿了。《宛如梦幻》第一稿,并不是一篇完整的文字。
很多朋友都催促着我们尽快把这本书写完,然而一直拖延了四、五年的时间,始终无法继续。原因在于初写此文的时候,其实我们两人对于日本古代史的认知还都很肤浅,手头的资料也很不全面,所以隔一段时候回头再看,错讹之处,以及没有写清楚的地方比比皆是。好象一幅没有完工的图画,初着墨的时候就很多败笔,整天看着这些败笔,还想要将其顺?败笔的思路完成,那确实是一件非常艰难并且痛苦的事情。
当然,就主观意识来说,我一直想把这本书完成,从神话时代直到明治唯新,将这数千年间的日本古代史用比较通俗的笔法介绍给对其感兴趣的读者们。
《宛如梦幻》第二稿其实只是一个节选本,是由我把狭义的战国时代的内容(从“应仁?文明之乱”直到织田信长进京)加以修订和精编以后,作的一篇通俗断代史。此书出版以后,很快就遭到来自各方面的嘲笑,曾记得有位网友是这样说的:“将近十年了,赤军还在写这种东西吗?丝毫也没有进步呀!”
并不是我不求上进,实在是编辑要求的篇幅有限,在短短不到十万字的内容中,要生动有趣地描写战国时代十多个大家族的兴衰史,确实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根本无法详细描述,所以看着好象流水帐,也没有什么可咀嚼的价值。然而我听到这些批评意见,依旧感觉面上无光,它促使我想要重新修订并完成这新的一稿。
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促成《宛如梦幻》第三稿的完成,首先是读者对第一稿的期待和第二稿的批评,其次就是最近市面上出现了很多相关日本历史的书籍。类似书籍分为两种:一是前人们的著作(比如黄遵宪的《日本国志》、汪公纪的《日本史话》等),因为时代的局限性,这些书虽然文辞优雅、论说精辟,却存在着很多错讹之处,将其作为了解日本历史的通俗读物是很不适合的;二是一些新书,满眼错漏,甚至存在着很多明显的抄袭痕迹,实在令人不忍卒读。可以说,正是因为上述这些书籍的出版,才使我更有了完成一部比较严谨的日本古代史通俗读物的动力——当然,我要写的还是《宛如梦幻》。
第三稿就在这种背景下诞生了。
我并不是专业的历史学者,更不是专业研究日本历史的高人,虽然自认为搜集了很多资料,行文也力求严谨,仍然难免错讹,只能请读者朋友们原谅了。此外,《宛如梦幻》的第一稿中很多篇章是驰骋所写的,我在修订这第三稿的时候进行大幅度的修改,订正了其中明显的错误,统一了全篇的笔法,然而遗憾的是,也因此被迫删掉了很多非常文艺性的语句。比如在楠木正成战死凑川的情节中,驰骋写道:
正成离开了曾经寄予无限希望和梦想的京都。
京都有芳艳的花草,有壮丽的建筑,有爱子正行,还有他最喜欢的中国兵书。但他在远离这些美好的事物时,头脑中飘过的念头,却同所有所有高傲的英雄在这一刻想到的一样:“这些都是非常好、非常好的,是的,非常好。但是,我,不留恋!”
作为一本历史通俗读物来说,文艺性并不是必须排斥的因素,终究我想写的不是干巴巴的只有很少数人才能读懂的论文,而是想要将一段历史全面地介绍给更广泛的读者们。只是我看待历史的眼光一贯是比较冷的,我很少把个人丰富的感情色彩替代到历史人物身上,所以终究写不出驰骋这般动人的文字。我本人很想保留这些文字,然而无法将这种动情文字贯彻始终,独留数段,未免会破坏整部书的统一风格和阅读感觉,所以只得忍痛割爱了。
驰骋贤弟,请原谅我吧……
前言的最后,除感谢《宛如梦幻》曾经的合作者驰骋以外,我还希望在这里向同样喜爱日本历史的很多好友——马乡、公艺等等——致敬。这些年来,我所以仍对这一段历史保持有浓厚的兴趣,所以能够提起精神来完成这本书,是和你们的帮助、鼓励分不开的。
谢谢!
赤军
2006年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