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
少林功夫并非始于达摩,而是源自于少林寺中紧那罗殿中供奉着一尊紧那罗王手执烧火棍的骁勇形像。
公元495年初秋,一位来自印度的僧人——跋陀,随着长途迁徙的人流,向洛阳进发。
此时,北魏孝文帝历时两年的迁都即将结束,源自大兴安岭北麓的鲜卑民族宣告了对中原的征服。
跋陀的大半生,似乎都在路上度过。据说,他曾经西行到过东罗马帝国,然后又向东,经丝绸之路抵达北魏原先的首都——平城。
笃信佛教的孝文帝对这位据说已经悟道的高僧非常敬重,迁都洛阳后,希望他能陪伴在自己身边。但跋陀却为自己找到了另一个修行的好地方。越来越多的僧人聚集在跋陀身边,坐禅,译经。孝文帝为他们建立了一座寺庙,叫做少林寺。
如今的少林寺,瀑布飞溅、山道曲折,已然成了座肃穆庄严的千年古刹。少林寺西面有国内现存的最大塔林,这里安睡着一千五百多年来的少林寺历代高僧。然而,中国佛教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一个人,却不在其中。
在跋陀开创少林寺若干年后,一个叫达摩的僧人来到嵩山。很多年后,他被人们尊为“禅宗初祖”。达摩从印度渡海,来到中国。此时南北两个王朝虽处于对峙状态,但对于佛教,却同样虔诚。达摩率先见到了南朝的梁武帝。
在梁武帝宫中的佛堂内,千佛一壁,每个佛前各供一盏香灯,千灯映得辉煌一室。梁武帝问达摩大师:我从继位以来,建造寺庙,刻印佛经,还养了大批僧人,你看,我的功德有多少呢?
达摩的回答却让梁武帝很意外,他说:“并无功德。”
烛光明灭,梁武帝脸上掠过一丝阴影,为什么没有功德?
达摩回答:您所做的这些事情,像一个人和上天比较,人终究只是一粒小果实,就像人的影子,虽然实实在在,却又是最虚无的。
梁武帝再问:“如何是真功德?”
达摩回答:“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
梁武帝默不作声,稍顿,又问:“如何是圣谛第一义?”
达摩说:“廓然无圣。”
一股无形的风吹过千灯,梁武帝愕然。最后问:“对朕者谁?”
达摩答:“不识。”
梁武帝无法领悟,达摩只好离去。
梁武帝佛学造诣很深,多次主持编纂,注释佛经,并亲自登堂讲授,佛教传入日本、朝鲜,也在这个时期。梁武帝还四次入寺舍身为奴,在寺内只穿法服,除此以外的物件,一概摒除。他曾下诏全民奉佛,以至于梁朝的半壁江山内,佛寺达两千八百四十六座,僧尼有八十二万余人。
然而,这样一个人面对达摩的指点,却茫然不解、无从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