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节:治疗故事的创作(9)

故事知道怎么办 作者:(澳)苏珊·佩罗


如果某个故事是为一个父母离异的孩子而写,那么解决方案就没有那么显而易见。这时我们需要谨慎思考,因为故事不应该提供现实生活中难以实现的解决方案,例如不应该暗示说,孩子的父母会重新生活在一起!可能需要做一些调查才能设计出解决方案。父母双方是否会与孩子沟通并陪伴孩子?父母中的一方是否已完全从家庭场景中消失?这类故事也可以让家长有机会接受到一些信息,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例如学会保持一致、关注孩子的需要等。或许故事可以讲两棵大树,生长在两个不同的花园里,有一个孩子总去这两个花园里玩耍,而两棵大树都会为他遮荫。孩子通过一扇特别的、会定时打开的门,就可以从一个花园去往另一个花园。或者可以说,这扇门会在人们唱起一首特别的歌时打开或关闭。父母中的一方开车送孩子去另一方那里的时候,往往就是孩子开始焦虑的时候,这时可以唱这首歌来减轻孩子的焦虑。故事还可以有这样的隐喻:温暖的阳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不同的时间洒在不同的花园中。甚至这两棵树的某些树枝可以越过花园的篱笆,相互交织在一起。或者,如果这样太“亲密”的话,可以让这两棵树分别长在两个花园里相距最远的角落,只有那扇特别的门才是两者之间唯一的联系。制定出这些不同的解决方案,不仅可以对孩子产生疗愈作用,对家长甚至治疗师和老师来说,也是如此。

如果一个孩子得了绝症,显然不宜给他讲一个主人公病情好转、从此过着

幸福生活的故事。讲故事者有责任刻画一个更为宽广的画面,让故事的结局把听者带到一个高于或不同于现世的空间。父母为孩子写故事时,多半会从自己的宗教或哲学信仰出发。老师或治疗师写故事时,则需要考虑到孩子家庭的信仰。《蚕的故事》(见 285页)、《小溪,沙漠,风》(见 288页)和《闪翼》(见 295页)就是三个不同的例子。分析治疗性故事

通过填写下表(见 74~ 75页),可以从故事模式中的隐喻、情节和解决方案这三个方面来分析现有的故事。分析练习可以帮助你了解故事模式,并帮助你构建新的故事。表 1列出了一些针对常见行为的故事。表 2列出了一些针对特定情况的故事。为了达到最佳效果,我建议你依次处理每个表格,每次填写一个故事的相关内容。首先阅读故事,然后回来填写表格中有关的空白部分。

本书最后附有表 1和表 2的完整答案(见 354~ 355页)。但是,答案只是供你参考,并无对错之分。你在某个故事中看到的隐喻或解决方案,也许是其他读者不关心或没有意识到的。表 3是张空白表,你可以把它复印下来,供自己或小组在创作新故事的时候,记录下头脑风暴过程中产生的创意。

表1:分析治疗性故事 —针对各种常见行为的故事表2:分析治疗性故事 —针对特定情况的故事

表3:构建治疗性故事

“助人”之心

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一位参加故事课程的学员在 SOS儿童村工作。课程快结束的时候,她请求我写一个故事来帮助儿童村一个名叫秀雅的新孩子。不久前,秀雅 5岁的时候,她家里所有的人在一次部落冲突中丧生,从此她成了孤儿。

面对这个请求,我的第一反应是:“不,对不起,我不可能做得了。”然后我问这个学员,孩子幼年时遭受了如此可怕的经历,她怎么会认为一个故事就能使孩子有所改变?我的学员恳求说:“也许故事能给她一点帮助呢,即使无法治愈!”

回到澳大利亚,我本着希望情况有所改善的目的,立刻着手写了一个简单的故事——《给秀雅的娃娃》(见 294页)。我把故事用电子邮件发回肯尼亚,让秀雅的老师把故事讲给她听。后来老师告诉我,秀雅在与他人相处和玩耍方面有所进步。听完故事之后的那个早晨,秀雅醒来,在自己床上发现了一个布娃娃,穿着绣有金丝和银线的衣裳。这个娃娃成了秀雅特别的朋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