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提到过的“晨诵”是节奏部分的开始。但1~4学年与5~12学年诵读的箴言诗是不一样的(诗句内容见168~169页)。接下来,孩子们唱歌或朗诵,背诵短小的韵诗,做拍掌活动、数数练习或跳圆圈舞,在他们学会吹竖笛之后,还要在这段时间内吹竖笛。
这样,整个班级进行了一种集体活动。学生们来学校之前常常要独
自走很远的路,这种班级活动使他们能够彼此通过感官感觉到对方,重新会聚成一个心心相连的团体。我们或许可以把节奏部分与乐器的调音相比较,如果调整好了,孩子和老师的相处就会十分和谐。每天用较长时间重复同样的东西,不断提醒孩子注意朗诵和唱歌时新出现的细微差别,以及让练习过的东西渐渐变成习惯等,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朗诵时可以体验诗歌变化的韵律,唱歌和演奏时可以体会音乐的节奏,有规律的练习最终编织成新的生命节奏,孩子们越来越深地融入上述节奏氛围中,使他们的人际互动越来越和谐。
“做事均需节奏,”G·克尼贝写道,“生命在生与死之间延续,并因此形成了一种自身不断重复的节奏,使我们保持健康。同样,孩子在课堂上也需要动与静、专心聆听与单独活动、集体合作与独立学习、保持清醒与沉入梦幻之间的交替。这便形成了一种内在的吸气和呼气,它让身体时而紧张,时而放松。教学艺术主要是读懂孩子此时此刻的需要。”
在开学初的几天,时段课教师先是让孩子熟悉一些短小的韵律诗,让他们自然而然地参与集体朗诵和合唱活动,带领他们初次进行集体活动和分享共同体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一些孩子竟能直接通过老师的口形读出还不熟悉的诗句并立即跟着朗诵。对时段课教师而言,熟记原文是很重要的,不可在第二天做改动,否则一些孩子会马上察觉,或许还会扯开嗓门公之于众,依我之见这并不利于教师树立威信。
今后几学年在节奏部分展开的更多练习,我们会在相应的章节进一步探讨。
复习部分
孩子前一天在课堂上吸收和体验到的内容,经过一夜睡眠沉淀得更深了。所以我们试图在复习部分,很巧妙地将“遗忘的宝藏”重新提升到意识中,并继续深化,使其成为孩子永恒的财富。这一做法普遍适用于所有学年,仅仅因今后不同时段的特点,在细节上稍有不同。
至少在这层意义上应当指出,较之一般的教育,华德福教育更看重睡眠对儿童学习的重要性。睡眠不仅可以恢复精力,而且前一天已接受并学会的东西会在睡眠中转化,基本的主题会在孩子内心持续发挥作用,第二天往往又呈现在一个新层次上,这时再看它们会更清晰。在复习部分里应考虑到这一点,并充分利用。
比如时段课教师要在开学第二天复习一些内容——在德文里,“复习”的意思就是“重新(再一次)去取”。他再次回到昨天的开场白,让孩子们补充发言,充实些内容,扩展主题。之后教师过渡到孩子们前一天动手做过的事上,重新在黑板上画“直线”和“弧线”,并请一名孩子到前边来照着画这两条线,还让他说出它们的名称——“这是一条直线,而这是一条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