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教授告诉我们:从绝对数据来看,中国的经济规模还很小,他以其成书前的数据为例,2001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按美元计算为1.2万亿美元,美国和欧盟却分别为10万亿美元,是中国的近10倍之多。但他认为这并不是关键,他认为真正关键的问题是中国的增长率。如果以美元来计算,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在1990年至2000年的10年期间增长了3倍,同期贸易额增长4倍。按照世界银行提供的购买力平价基准,如果维持目前的增长速度,中国将在2025年成为全球第一经济大国。
在保罗?肯尼迪教授的文章发表后3个月,日本知名管理大师大前研一也出版了一本同类著作,这本名为《中华联邦的崛起》的书,对中国经济极力赞赏,认为目前中国的经济转型是工业革命以来最为重大?全球经济发展,中国区域?济的发展可以和美国的多元经济中心相媲美。
大前研一预测,在50年内,中国经济规模将是日本的8倍。他的计算方式如下:到2050年,中国的劳动力人口将达到6亿,而日本每年流失60万名劳动力,到时将仅剩下5000万劳动力。从劳动力数量来计算,即使日本的劳动生产率高出中国的一倍,中国经济的规模仍将是日本的8倍。此外,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也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他说:“中国将在75年后超越美国和欧盟,我对此深信不疑。”
持同一观点的还有美国高盛公司总裁约翰?宋唐,这位世上最大投行的老板说,在2001年10月21日的APEC CEO 2001 峰会上发表演讲时预测,未来30年,中国有望成为世界最大资本市场之一。他说中国将在全球金融市场和全球经济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也就在约翰?宋唐发表他的那份演讲后不久,日本重要的经济杂志《日经商务》在头版位置刊登题为《中国的力量在改变日本》,介绍中国对日本的影响。随后,日本《时代周刊》也在2002年9月号刊登特稿《中国很有吸引力》,介绍大量日本企业正投资中国。
文章认为,日本已经走上了不归路,它已经把中国当成了头号出口市场,中国还将取代美国成为日本最大的进口货物的来源。许多经济学家认为,中国成为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只是时间问题。
同年,美国《商业周刊》第7期也发表了一篇类似观点的文章,文章是由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杰弗里?加腾执笔的,这篇题为《当一切都是“中国制造”的时候》的文章,分析了两个问题:
一是中国正成为世界工厂。二是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危险:世界经济越来越依赖于中国的制造商。
文章的第一部分说,在过去的数月里,不时传来这样一些消息:英特尔公司将在上海投资1亿美元生产奔腾4微处理器芯片;戴尔公司把其庞大的个人电脑生产厂从吉隆坡迁到了厦门;深圳市政府将出资50亿美元来推动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我们可以轻易把这些点连成片。“中国正在成为一个制造业超级大国”,用高盛公司亚洲地区副总裁肯尼斯?考迪斯的话来说:“而且大有不可阻挡之势”。
文章分析的第二个问题是: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危险。文章作者自问道:世界经济是否会严重依赖中国的制造企业,如果发生战争、恐怖主义、社会动荡或者自然灾害时,世界经济的生命线是否会很快遭遇大规模供应中断的危险?换句话说,短期内中国在全球制造业的地位会赶上沙特阿拉伯在世界石油市场上的地位吗?
这篇文章得到了美?的《哈帕斯》杂志的响应,该杂志在次年6月的一篇文章里指出,美国经济很容易受到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全球供应链的影响,而这些供应链主要为美国的重要产业提供准时的供货。Flextronics国际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迈克尔?马克斯也表示了同样的担忧:“过度的集中有可能导致严重的供货中断,生产设施的地理分布更分散一些会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