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象山学之纲维(3)

宋明理学:南宋篇 作者:蔡仁厚


象山论学,不常说 性 ,因为心即是性。心性不二,乃孟子旧义,亦是伊川朱子以外,所有宋明儒者所共许的通义。象山直下从 明本心、先立其大 入手,故其学只是一心之朗现与申展。所谓 心即理也 ,是表示本心自具理则性,心本身即是道德的律则。仿康德之语意,吾人可说,由于心之自律性,即显示它自己即是立法者。以是,吾人只须存养本心,扩充本心,则其自觉自律性,便自能纯亦不已地起作用而表现道德行为。故象山云: 苟此心之存,则此理自明:当恻隐自恻隐,当羞恶、当辞让,是非在前,自能辨之 所谓溥博渊泉,而时出之。 可知本心即是道德价值的根源,只要开发这个本源,就如 溥博 之渊泉,而能 时出 之,世间万德亦便自然由此流出,而沛然莫之能御了。

象山慨叹 今之学者,只用心于枝叶,不求实处 ,于是又举孟子尽其心知其性,知其性则知天矣之言,说道: 心只是一个,某之心,吾友之心,上而千百载圣贤之心,下而千百载复有圣贤,其心亦只如此。心之体甚大,若能尽我之心,便与天同。为学只是理会心。 这 心之体甚大 的心,即是 涵万德,生万化 的本心,所以 心 一方面是道德的创造原理,亦是宇宙万物的实现原理。若能尽我之心,便自然可与天同。心与天同,即是心与理一。于此,象山便说: 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斯理。 盖理由心发,不由外铄。满心而发,则此理充塞宇宙。理盈满于宇宙,亦即是心盈满于宇宙。象山曾表示道: 吾于践履,未能纯一,然才自警策,便与天地相似。 与天地相似,便是与天地不隔。这感通不隔的生命,即是与宇宙通而为一的生命。所以象山又说: 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 天地化育万物,是宇宙内事。赞天地之化育,以使万物各得其所、各适其性、各遂其生,便是人分内事。若推进一步而究竟言之,则宇宙之化育,实即吾心之化育。程明道已经表示: 只心便是天 , 只此便是天地之化 。象山亦说: 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以上所引,皆见语录)又说千万世之前与千万世之后、以及东西南北海有圣人出焉,皆同此心、同此理。(见《全集》卷二十二《杂说》)。这心同理同之心,乃是超越时空之限隔而绝对普遍的心。吾人之本心既与宇宙不限隔,则此与宇宙通而为一的心,即是天心,即是天理,此之谓 心同理同 。

此心此理既不容有二,则存心明理之道,亦极简易。故象山曰: 根本苟立,保养不替,自然日新。 存心即是明理。 宇宙自有实理,所贵乎学者,为能明此理耳。此理苟明,自有实行,自有实事。德则实德,行则实行。 (《与曾宅之书》)。象山所谓 实理 ,亦即阳明所谓 良知天理 。此 天所与我、心所本具 的理,是有根的,实在的,故曰 实理 。实理显发而为行为,即是 实行 ;表现为人伦日用家国天下之事,即是 实事 ;得之于心而凝为孝弟忠信 即是 实德 。象山常说,天下学问只有二途: 一途议论,一途朴实。 他自称其学为 实学、朴学 ,并说: 千虚不博一实,吾平生学问无他,只是一实。 (《语录》)。由实理流出而为实事,此便是象山学之精神。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