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论江右王门的学脉流衍(13)

孔子的生命境界:儒学的反思与开展 作者:蔡仁厚


这种“不屑凑泊”的工夫,必须通过光景的破除,而以一种无工夫的姿态而呈现。而此“无工夫的工夫”,却正是一个绝大的工夫、吊说的工夫。这不是义理分解上的另立新说,乃是根本无说可立,甚至亦无工夫可立,唯是求当下之呈现。而这一个胜场,乃不期而为罗近溪所代表。(若问近溪果已达致此境否,则是另一问题,要之,他的特殊风格确在于此,则无可疑。)《盱坛直诠》卷上有云:

此心(天然灵妙浑然的心)尽在为他作主干事,他却嫌其不见光景形色,回头只去想前段心体,甚至欲把捉终身以为纯一不已,望显发灵通以为宇泰天光,用力愈劳,而达心愈远矣。

此心之体极是微妙轻清,纤尘也容不得。世人苦不解事,却使着许多粗重手脚,要去把捉搜寻。譬之一泓定水,本可鉴天彻地,才一动手,便波起明昏。世人惟怪水体难澄,而不知自家乱动手脚也。

顺近溪这种工夫指点来看,一切分解的讲说,譬如关于正心、诚意、致知、格物层层关系的解说,都只是为了建立义理的纲维,开出实践的轨辙。但真正做起工夫来,则并没有分解的轨辙可言,而必须推进一步以达到那“无工夫的工夫”。若说这仍然是一种轨辙,则它乃是吊诡的轨辙,而非分解的轨辙。对于当下体现流行而言,那一切分解的纲维,都成为外在的、表面的。而真实切要的工夫,只在破斥光景,以达于“顺适平常,眼前即是”。这就是黄梨洲所谓近溪能“一洗理学肤浅套括之气,当下便有受用”见《明儒学案》(卷三十四),《近溪本传》。“套括”意犹平常所谓“八股”,是表示庸俗。但这不是说理学家(如程朱陆王)亦肤浅庸俗。程朱陆王之贡献在建立义理纲维。义理纲维不是“套括”,但人若墨守固滞之,便渐形成套括而庸俗矣。而近溪则在工夫作用上破斥光景,以当下受用,故能洗脱肤浅庸俗之酸腐固陋。;亦是牟先生说他“更为清新俊逸,通透圆熟”之故。

宋明理学本不同于一般的“专学”。当分解地说时,它虽然亦有系统、有轨道、有格套,因而亦好像是一套专学,但当它付之实践时,则那些“系统相、轨道相、格套相、专学相”,便一齐消化而不见。这时候,除了现成而本有的良知流行于日用之间以外,便什么也没有。这一套义理可以使你成为一个“真人”,但却不能使你成为一个“专家”。如果你学了这一套“生命的学问”而竟不能成就人品,而只想在这里成为一个专家,便已落于下乘;若复以专家自居而沾沾自喜,便更是下下之乘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