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着样样不如齐国的现实,燕昭王并没有灰心,他决定找一个突破口。
二十一世纪最贵的是什么?
人才!
公元前最贵的是什么?
也是人才!
什么时候最贵的都是人才。
如果你觉得自己的时代不重视人才,那你最好从自身查找一下原因,很可能你不是人才,至少不是时代所需要的人才。
要是心里实在不平衡,就拿孔夫子来安慰一下自己,他老人家也不是当时需要的人才,但是他的后世子孙沾了他不少光,你的才华就算是为子孙提前准备的存款吧。
燕昭王选择的突破口正是人才。
只有有了人才,国家才能强大;只有国家强大了,才能复仇。
为了完成复仇这个目标,就得先从人才建设入手。
一年树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真要等?百年以后,秦始皇都快进始皇陵了,燕国也已经歇菜有些年头了。
自己培养显然是来不及了,只能走“请进来”的路线了,魏国、秦国都是靠拿来主义发的家,更何况秦国的文化底子还不如燕国呢。
路线确定了,接下来就是寻找引进人才的方法,燕昭王找到了郭隗,向他请教。
郭隗说,对人才的态度,决定了招来的人才的水平。
对人才越尊重,招来的人才水平越高,反过来,你要是拿人才当奴才,那你就只能跟奴才商量鸡零狗碎。这就是“态度决定水平”论。
燕昭王一想,有道理。说实话,燕昭王当时的处境也让他摆不?谱,问题是,现在该向谁表现自己的最佳态度呢?
郭隗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寓言性质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国君想买千里马,并拿出了千金来表达自己十分想见千里马的心情。然而三年过去了,连根毛都没见到。
这时,他的随从自动请缨去购买千里马,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找到了千里马。
可惜这匹千里马的命运不济,或者说,是它的主人命运不济,它没有抗过自然规律,成了死的千里马。千里马的主人不禁感叹造化弄人,眼睁睁看着千金在自己眼前晃悠,就是装不进自己的兜里。这时,造化又弄了他一次,这位随从花五百?买下了千里马的马头。
看着这个天价马头,国君的心脏那个疼啊,我要的是活马,怎么能为了一匹死马掏出五百金呢!
随从不紧不慢地回应道,死马都能舍得花这个价儿,何况是活马呢,这下天下人都知道了,你是真的在寻求千里马了,它也就快来了。
不到一年,还真的就来了三匹千里马。
故事讲完了,郭隗亮出了自己的底牌:如果大王真的想招揽贤士,那就从我开始吧,我都受到了重用,那些比我强的,一定从千里之外纷纷赶来。
郭隗真正做到了既为公又为私,公私两不耽误。
人才啊!
燕昭王看看自己守?这个烂摊子,也知道要想吸引人才是有难度,不来点非正常手段是不行的,不妨先照郭隗说的做,反正也损失不了什么。
燕昭王为郭隗专门建造了别墅,并且用弟子的礼节天天拜见他。
弟子的礼节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知识分子固然看重物质利益,但是好为人师的心情,跟追求富贵的心情相比,可能更加强烈些。
别说,这一招还真管用,没多久燕国也来了三匹“千里马”:乐毅、邹衍、剧辛。
诸葛亮还在隆中高卧的时候,就自比管仲、乐毅。
邹衍之于阴阳五行,就像鲁班之于木匠。
剧辛后来跟着乐毅完成了一个?可能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