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节:三、中国竞底的普遍性(5)

竞底:中国企业之殇 作者:孙力


这种商业模式能在中国的乞丐中推广吗?人们会为与街头的赵本山、葛优们合影而解囊吗?

显然不会,因为那样一来,满街都是"赵本山",招数马上失灵。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萨缪尔森在他的《经济学》中举了个例子,来说明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的不同:当一群人在观看表演时,如果某人把脚踮起来,他可以看得更清楚些,这是微观经济的有效;但如果大家都把脚踮起来,则谁都不会比原来看得更清楚,这是宏观经济的无效。

在一个竞底社会,虽然每个人的竞底行为都是理性的、高效率的,但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却是整体的非理性和无效。

所以虽然说中国人聪明、勤劳、勇敢,中国人却不富裕!这就是典型的有效率,没效果!

中国人聪明吗?中国人智慧吗?

一个人踮起脚来看得更清楚,那是"聪明"。一群人踮起脚来,既没法看得更清楚,但还不得不拼命踮起脚来,那是"不智慧"。

所以有句俗话说: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一群中国人是一条虫!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中国人彼此竞底!

既然竞底战略有如此多不如人意之处,那么为什么中国人不走竞优的道路,而非要苦苦挤在竞底的独木桥上呢?这个严肃的问题,使人想起了蓝海战略。

蓝海战略,这个韩国人创造的美丽童话,郑重其事地向人们宣称:各位,红海的竞争太过惨烈,大家何不开辟一片属于自己的蓝海呢?实际上,这套说辞等于:既然竞底(红海)太酷烈,大家为什么不去竞优(蓝海)呢?

这个问题,很容易使人联想到中国晋朝的白痴皇帝--司马衷的黑色幽默,当时天下饥民遍野,大臣前来报告:民众没有饭吃,大批饿死。司马衷颇感诧异地问:"既然他们没有饭吃,为什么不吃肉呢?"

以任正非干事的魄力,做决策的眼光,他绝不甘于只拧毛巾,他也渴望发现属于自己的蓝海。但华为作为中国最顶尖的、最具有拼搏精神的高科技企业,按任正非的原话讲,"十八年来,华为没有一项原创发明",这实际上就表明了真正高水平的竞优,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

蓝海战略发明以来,究竟有多少企业找到了自己的"蓝海"?恐怕和没饭吃,转而吃肉的人一样多。所以说,韩国人发明的蓝海战略,不过是个美丽的童话而已。

案例:中国人为什么"仇富"

毋庸置疑,大多数人认可"中国社会存在普遍的仇富情结"。

有人将此归结为中国人的劣根性之一:红眼病。

但比尔·盖茨长期富可敌国,中国人尽管对微软强势颇有微词,但从来不仇比尔·盖茨的富;在NBA打篮球的姚明、网易的丁磊、搜狐的张朝阳,年纪轻轻就腰缠亿贯,中国的年轻人很羡慕他们,视其为学习榜样,很少有人仇他们的富。

因此这样看来,中国人并不仇富。

那么为什么社会又普遍存在仇富情结呢?因为中国有相当多的富人都是以恶性竞底的方式聚敛财富,他们掺杂使假(如制售毒奶粉的三鹿,制售毒鸡蛋且隐瞒不报的大连韩伟集团)、巧取豪夺(如德隆的唐万新)、官商勾结(如上海首富周正毅)、巨额偷税漏税、极度盘剥工人血汗(如大量的黑煤窑)、污染环境……民众正是不满这类富人的恶性竞底行径。

而某些缺乏认真分析精神的媒体则笼统地将之归为"仇富"。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都在不断地竞底,民众也就这样仇了五千年的富。

在任何乱世,只要有人振臂一呼:均贫富!马上应者如云。吃大户,分浮财,仿佛成了这个民族的嘉年华会。而这种狂欢的后果往往导致文明的大倒退,仇富成了富人们难以释怀的梦魇,他们不惜花高价办理他国的护照和绿卡,为自己购买一份心理上的保险。

只有改变竞底的生存模式,才能从根本上铲除仇富情结滋生的土壤,构建一个稳定的和谐社会。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