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节:五、竞底的长处(2)

竞底:中国企业之殇 作者:孙力


由于中国是个竞底社会,民众对低价格有超乎寻常的热爱,俗话说"没有两块钱买不走的品牌忠诚",而竞底所带来的成本降低,可以直接转化为市场价格的竞争力。它比增加产品功能,改善品质所带来的隐性竞争优势将更对市场有冲击力。

另外,中国人历来是个浮躁的民族,喜欢"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容不得"慢工出细活",这从中国古代流行木建筑,而西方流行石建筑,就可见一斑。西方人修建一座教堂要花800年时间,这在中国人是不可想象的。而竞底则能够很快见效,压低工人工资,无论如何比研发革新能更快收到成本减少的效果,因此特别对中国人的胃口。但这种"快速竞底"的最终效果却并不佳,正如华为的老师IBM批评华为"他们有时间将一件事一遍遍地重做,却没有时间将事情一次做好"。

因此,竞底也是中国人为何终日奔忙,却总是在穷忙的根源。

案例:中国母亲与美国准父亲,对奥运金牌和孩子的不同价值观

2008年,中国选手冼东妹获女子柔道金牌。她复出比赛时,刚生下女儿不到5个月,为了参加奥运比赛,她不得不狠心给女儿断奶,将丈夫和女儿留在广东老家。

据她说:为了不干扰她专心训练,女儿任何不舒服的事,丈夫都瞒着她。

当然,冼东妹为了奥运金牌付出的,远远不止这些,她的金牌是以身体的健康为代价的:韧带数次拉伤、拉断都只采取保守疗法,身体伤迹很多,以致保险公司投保时都顾虑重重。

这是一个竞底式的夺牌故事,可以说,中国人的每一块金牌上,都沾着拼搏者的汗水和血泪。

为什么要让冼东妹作出牺牲,重新归队训练呢?因为她是这个项目上中国拿金牌的最佳人选,因此她就不得不为国家、为自己竞底一把。当然,她承受的这点小小付出,在多数中国人眼里,根本算不了什么,因为中国人早就被竞底惯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令人苦涩的是:牺牲的确实不少,日月却并没有换新天。

2008年奥运会,中国取得创纪录的51块金牌,胜过银、铜牌总和,但中国的总体奖牌数增加并不多,因为中国队采取竞底战略,力保能拿金牌的项目,为此牺牲夺金概率较少的项目。以"成王败寇"的竞底思维来看,这个战略确实收到了显效。

和冼东妹对比的,是一个美国人的故事:

1924年巴黎奥运会上,美国四人划艇组合最可能夺金。这四人中有一人叫哈文斯,哈文斯妻子怀着的第一个孩子,很可能会在奥运会期间出生。

哈文斯觉得进退两难:当时没有飞机通航于欧美二地,他如果去参赛,孩子出生时就可能无法陪伴在妻子身旁;而如果陪着妻子,自然无法夺取渴望已久的金牌。

哈文斯的妻子"深明大义",她坚持要他去参赛。但经过慎重考虑,哈文斯决定退出比赛,留在家里陪伴妻子。

结果美国夺得划艇金牌,孩子却迟迟没有出生。即使哈文斯去比赛,也能带着金牌回来陪妻子。

但哈文斯从未为此后悔,他觉得自己知道什么是对自己最重要的,他坚持了自己的原则。

有意思的是,28年后,哈文斯的儿子为他带回了另一块奥运金牌。

D.中国人非常习惯被竞底。

中国人从小受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教育,进入企业后,又时时接受"厂兴我荣、厂衰我耻"之类的训导,因此在老板号称企业遭遇危机,并对员工善加诱导时,很容易获得员工们共患难的心理认同,从而使竞底政策得到畅行无阻的执行。即使在平时,老板也可以利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竞底特点,以艰苦奋斗号召员工竞底。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