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开始的时候,很不顺利,因为涉嫌推销业务,小南差点被保安轰出大门。但是经过努力,他终于见到了该公司的于总。在一番深入地介绍和解说下,于总要小南留下相关资料,双方口头约定在适当的时候再谈具体签约的事宜。
可是,令小南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于总给他打电话,准备找他面谈签约一事的时候,恰巧是同事老张接的电话,老张很热情地咨询了于总的需求,然后就对于总撒谎说小南已经离职了。随后,老张马上背着小南与对方签约,并拿到了业务费。
当小南知道了这件事后,非常气愤,他找老张理论,但老张并没有理睬小南。后来,小南一气之下,去找领导汇报。
当今的社会,随着营销队伍的不断扩大,业务员之间相互拆台、抢接他人电话和客户的情况在一些公司里已经非常普遍。对于大部分的私企领导来说,只要业务增长,他们并不干涉员工采取什么手段谈成合约。所以,当小南非常气愤地找到领导说明原由后,领导也只是随意地点点头,表示知道了。
这给小南的打击非常大,他的固执和简单,给自己埋下了祸根。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每个人都是社会组成的单一体,生存于社会而又改变着社会。社会是矛盾着并变化着的。为了更好地了解、生存,并改变社会,每个人都应该学会了解社会。
对于很多青年人来说,错误的坚持“理想国”,才是失败的根源,不了解社会,盲目的努力就等于南辕北辙。是时候睁开眼睛去发现那条走向社会的路了,只有在这条路上,你才能真正地向成功进发。
用实力创造自尊,用业绩赢得尊重
自尊从何而来?自尊不是自吹自擂而来,而是来自真正的成就。
——俞敏洪
很多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人,都会感慨社会和职场是“吞噬”自尊的场所,很多人开始怀念自己当初读书的时候,只要成绩好,就一切OK,管你情商再低,人缘再差,分数决定输赢,成绩好就是万人之尊。
职场并不如此,这是一个综合能力大比拼的场所。人际交往能力、应变能力、实力背景,这些综合的因素形成了属于个人的能力。如果能力到位,那么自尊就会被重视,如果能力不足,自尊心就一定会受到伤害。比尔?盖茨曾经也说过类似的话,那就是这个世界不会在乎你的自尊。这个世界要求你先要有所成就,再去强调你的感觉。
对于当代大部分的青年人来说,不是没有自尊,而是自尊心过强。但是在成功以前,过度强调自尊心和个人的感受,不但不会得到大家的认可,还有可能延误自己找到正确的做事方法。
俞敏洪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被誉为中国最有钱的英语老师,是很多人心目中的楷模,但是他成功的前提是,很早的时候,他已经在用能力为自尊说话了。
他在北大任老师的时候,自尊曾经受到了很大的伤害。1988年俞敏洪托福考了高分,但就在他全力以赴为出国而奋斗时,美国对中国紧缩了留学政策。
赴美留学的梦想在他努力了三年半后付诸东流,一起逝去的还有他所有的积蓄。为了自己的收入,俞敏洪就到北大外面的培训班去教课。
很快学校知道了他在校外私自授课的事情。当年北大教师在校外授课是一件触犯纪律的事情。北大给了他一个严肃的警告处分,并把对他的处分通告和头像放在闭路电视中放了好多天,甚至把处分通告和俞敏洪的照片贴在了北大三角地的玻璃橱窗里面,放了一个多月,俞敏洪因此而成了一个反面角色。
这件事情给他自尊心的打击是巨大的,他感到同事、学生看自己的眼神都是怪怪的,往往感觉身后有一阵阵的刺痛。但是,是被动的接受自尊心受挫,还是把丢掉的自尊心找回来呢?俞敏洪和妻子在北京中关村一间10平方米的违章建筑里办起了新东方学校,开始了新的征程。竞争是非常激烈的,但是俞敏洪并没有倒在自己的“面子”上。只要工作需要,他可以立即学习怎样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和种种应对社会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