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静夜反思
陆续接收到了大部分的拒信,习惯了BrandeisUniversity的玩笑,我只剩下了一个希望--耶鲁大学。
4月2日,让我不能忘记的一天。这一天,并没有像传说中或者故事中的那样神奇--我拿到了耶鲁的录取,并且有了奖学金。我说过,现实往往是残酷的。等待着我的,正好是恰恰相反的现实。那天早上,我先看了一遍耶鲁的最新的宣传视频,被里面的精神感动着--耶鲁是为了改变这个世界而存在。然后便上网,查了结果,发现,自己被耶鲁拒绝了。
我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大哭了一场,我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努力会换来这样的结果,自己的付出,自己对于耶鲁校训的理解难道都是错的吗?我开始否定自己之前4年所做过的一切,自己在科学上的追求,自己在申请上花的时间和心血。我在问自己,为什么没有一所大学肯承认自己的能力呢?难道在这个世界上钱才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吗?我问了自己很多问题,但是都没有人能回答我。
不知不觉,夜晚来临了,自己随意地走在路上,看着周围穿梭的行人和车辆,还有周围宁静的树林,我真的不知道,自己该如何抉择,为什么命运对我如此不公。
我的很多同学也都是在这一天,接受了自己“全拒得”的命运,而我,还在挣扎着,内心在挣扎着,我不想接受这样的命运。我想走出去,去学习更多的文化和知识,将来可以去帮助更多的人。
学长和学姐们在不断地鼓励我,他们说我应该为自己而感到自豪,因为我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半途而废,我坚强地走了下来,走完了这条申请之路,尽管最后的结果不尽如人意,但是也应该为自己的努力而鼓掌。是啊,现在想想,学长学姐们让我很感动,但那时候的自己却不能走出思想的牢笼。
我反思自己这半年多的努力,也许真的就像当初老师说的,我追求的是架空于虚构的哲学世界,而我应该走出来,也许应该再给自己一个机会。
我不是一个轻易说放弃的人。
2010年5月 路在何方
4月,收到了全部的美国大学的拒信、BrandeisUniversity的没有奖学金的录取信,还有新加坡大学的有奖学金的录取信。那时候是我人生中最纠结的一个月。
在新加坡,我几乎每天都在和天津的爸爸妈妈通电话,商量自己大学的去向。妈妈给我找了一些机构,说是可以保送我去一些美国的排名稍微靠后一点的提供全额奖学金的大学,但是我查了一下那些学校的资讯,发现这些学校真的不适合自己。
与此同时,妈妈还说可以把家里的房子卖掉,能拿到六十多万人民币,然后用这些钱来供我上BrandeisUniversity的第一年,但之后的学费和生活费就要靠我自己去想办法。我不希望家里为自己付出这么多,毕竟我们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家庭,这么大的付出只会让自己的爸爸妈妈将来过着负债累累、没有家的日子,我会很惭愧。有很多天,每次和妈妈一打电话,妈妈就催着我快点答应BrandeisUniversity的录取,然后他们把房子很快地卖掉,帮我凑钱上大学。很多次,我们都吵了起来,因为我不希望这样,而故事的结局也不应该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