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准备考试的同时,我也开始了学校申请的准备。这次,没有再像上次一样全部依靠个人的感觉和学校的名气选择,那样只会让自己再次像很多人和过去的自己一样。我选择了理智地先在各大论坛闲逛,包括CUUS、CollegeConfidential,太傻等本科申请常用的论坛,还有一些网站。每当我了解一个感兴趣的学校的时候,总会看到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我会把他们的见解辨证来看,然后和学校本身的风格对比,并且和学校直接取得联系,通过交流去了解一个学校的真正的风格。因为,我知道,一个人不能代表一个学校,一个人的见解更不能抹杀或者增添一个学校的光彩。我看重的不再是一个学校的名气,而是一个学校提供的教育,一个学校能将我塑造成什么样的人。最后,我和老师一起挑选了很多适合自己的学校,很多文理学院,包括UniversityofRichmond(里士满大学),一个后来让我感动的学校。
而我最主要的精力,依然是放在耶鲁大学的提前申请上,但是这次不会再孤注一掷,因为我知道,适合我的学校不只这一所。
我把自己在越南的那段经历写成了一篇申请文章,把自己对科学知识及其应用的理解通过一个故事表达出来,从而写出我内心的成长,写出我心中对光明与真理的坚定。在老师的引导下,耶鲁提出的每一道问题我都仔细地思考,如何能通过整个申请把自己的全部展现出来,我没有再像去年那样草率地回答问题,反之,我在用心的考虑。我希望,这一次我可以把一个完整的、真实的、强大的自己展现出来。
2010年10月一年后的再续,无怨无悔
一年前的自己肯定没想到,一年后我依然在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在准备了几个月之后,10月初我飞回新加坡,重新考了一次SAT。而且利用这段时间,和学校的老师还有原来的朋友们见了面。让我很感动的是,老师依然还记得我,依然愿意为我准备推荐信,依然不断地鼓励我、支持我、信任我。我和几个朋友一起吃饭,聊着这段时间自己的经历和心理的成长,倾听着他们的大学生活。我有一种向往,我知道属于我的那一天很快就会到来。临走的时候,朋友们都很支持我,有人告诉我之前的事都是在攒人品,等待着以后肯定会爆发的。每个人都给予我信任,他们相信我的选择,相信我的付出,总有一天会有结果。
在新加坡待了几天,料理好了学校申请的事后,我就回家为最后递交申请作最后的准备。申请文书依然是改了很多遍,我和我的老师们一起努力,都在寻找着一种最好的方式去表达自己,每一句话,每一个用词,有时候都要讨论好几次。不过,老师也时常在提醒着我,这种在被拒绝之后的重新申请,是比正常录取更难被录取的。我心里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也了解这句话的含义,但是,我不想让自己留下遗憾。
2010年10月31日,耶鲁的申请一切都再次准备妥当,而我回想起了一年前的感受。那时候的我,心中疑惑,总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在里面,我害怕,不知道自己的选择对不对;我害怕,因为我知道自己做得还不够,还有很多可以去提高。当我再次准备好这一切的时候,我告诉我自己,这次我不再疑惑,不再害怕,我能付出的,努力的,都在这一年中做到了。一年后梦的再续,我已然无怨无悔,至于后面的路会是如何,我想,就尽人事听天命。
我再次点击了CommonApp上的Submit按钮,一切都是那么的相似,但是我已经成长了很多,我不再是去年的那个我。接下来的,就是再次的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