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3.美国参议员和中国银元危机(1)

市场的力量 作者:李子旸


全球化把世界各国联为一个整体,各国都会从中受益。但全球化也对各国的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全球化的时代,一国的制度缺陷有可能被放大。因此,在全球化的时代,主动进行制度变革尤为重要。

在中国,银子是货币的代名词。中国人用银做货币,由来已久。明朝中后期,银在中国货币体系中开始居于核心地位。到了清朝,已经形成了大宗贸易用银两,民间小额交易用铜币的局面。从那时开始,中国已经确立了银本位的货币体系。

世界上,也有其他一些国家采用银本位制,但到了1870年左右,虽然市场中仍有大量的银币流通,但绝大多数国家采用金本位制,金本位制是世界货币体系的主流。另一个银本位大国印度于1893年放弃了银本位制,1899年采用了金本位制。到了1930年代,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只有中国依然采用银本位制。

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在本位货币上的这种差异造成了一种局面:白银在其他国家只是一种普通商品,而在中国,白银却是经济体系的核心因素——货币。

这种局面对于中国是有利,还是不利呢?

先来看看白银在世界上的主要产地分布。

虽然实行银本位制,但中国并没有丰富的白银储量。流通货币所需的白银大量依赖进口。“墨西哥鹰洋”(一种墨西哥货币,因表面铸有鹰的图案而得名)在中国货币史上扮演过重要角色。美洲是世界白银的主要产地。这其中,美国的地位至关重要。首先,美国本身就是产银大国。1920年代,美国的白银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2%;通过投资,美国人还控制了加拿大银产量的34%、秘鲁的87%、中美洲的89%、智利的83%;合并起来,美国资本控制了世界白银产量的三分之二。在这种情况下,世界市场的白银价格对美国就有了特殊的意义,同时,白银价格也就必然会受到美国国内政策的重大影响。

美国的白银生产主要集中在西部的犹他、爱达荷等七个州。虽然这七个州的人口总数不及东部的新泽西一个州,但美国国会两院之一的参议院中所有州的参议院席位是一样的,都是每州两个。所以,七个产银州就成为了美国国会中的一支重要势力。对于美国总统来说,为了在其他问题上得到这些参议员的支持,“为白银做点事”是非常合算的。

对这些产银州来说,最好的局面自然就是白银价格能够居高不下。这样既可以使银矿投资者获利丰厚,还可以尽量保持各州的就业率。因此,当世界市场的白银价格出现下跌时,这些参议员就向美国总统施加压力,要求政府通过大量收购来维持白银的市场价格。

政府购买白银所需的货币来自于他们新印出来的白银券。这自然会带来通货膨胀。而通货膨胀则是另一个实力强大的国会集团——农业集团所需要的,因为通货膨胀可以使农产品价格上涨。结果,两个国会势力集团在这个问题上站到了一起,共同促成了1934年6月《白银购买法案》的出台。

该法案命令美国财政部长采取各种方式在国内外购买白银,直到每盎司(28.3克,约合中国的半两)白银的市场价格达到1.29美元为止。

法案生效以后,美国政府就开始在国内外市场上大量收购白银。虽然始终没有达到法案要求的价格水平,但白银的市场价格确实因此出现了大幅上涨。到1934年底,白银价格上涨了26.7%;1935年,价格进一步上涨。

《白银购买法案》的作用只是让美国纳税人为白银生产者提供补贴。这种补贴并不会产生什么经济上的正面收益,只是一种浪费。这种浪费对于美国来说,只是一个局部问题。毕竟,白银仅是美国的一种普通商品。其他一些不采用银本位制的国家,即使仍有银币流通,银价的上涨也没有对他们造成什么危害。当银价超过了银币面值以后,人们只要把银币拿去回炉重新铸成银块就可以避免损失了。

但是对于中国,麻烦可就大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