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腹有诗书气自华

好人缘成就辉煌 作者:汪京


 腹有诗书气自华

伊莎贝拉曾经说过,美丽的相貌和优雅的风度是一封长效的推荐信。风度是一个摆在人们面前的现实问题。人们关心自己的风度,也议论别人的风度。人们赞扬和羡慕那些风度翩翩的人,并且也期望自己和周围的亲友都具有良好的气派。因此,就必须更加讲究自己的风度,树立良好的形象。

风度是人的言谈、举止、态度的综合体现,更进一步说,是人的精神气质的外在扩散所形成的魅力。这种魅力给人一种美的慑服力。

这种美的慑服力,能使人产生心理的倾服和震颤。也难怪文学大师托尔斯泰认为“风雅的人是真正的生活之王”。

风度虽然是通过一种外在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但它却与一个人的知识水平、精神面貌、道德修养、审美观念等密切相关。譬如,服饰的打扮与人的审美水平有关,精神的状态与人的个性、修养有关。 一位哲人说得好:“风度是我们天性的微小冲动。”从一个人的风貌可窥见其内在素质之一斑。罗曼-罗兰说得更加详细更加深刻:“多读一些书,让自己多一点自信,加上你因了解人情世故而产生的一种对人对物的爱与宽恕的涵养,那时,你自然就会有一种从容不迫,雍容高贵的风度。”

因此,从完整的意义上说,风度足一个人内在美与外在美相结合的产物。“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内在美,外在美就无所依托。一个内在精神世界不美的人,长相可以很美,但却无论如何不能长期保持美的风度。没有坚定的信念,就难有刚毅、乐观的神情;没有高尚的情操和执著的追求,就难有从容潇洒、神采飞扬的姿态;没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就难有落落大方、彬彬有礼的举iF,也难有典雅脱俗的打扮。

内在气质不好的人,无论怎样讲究风度,也表露不出美好的风度。

例如,随便找来一个家庭妇女,即使把她打扮得满身珠光宝气,也显示不出那种雍容华贵的风度。有的人看上去仪表堂堂,神采奕奕,但一张口,一举手,就暴露出其不过是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绣花枕头”。这样的人,谁会认为他有风度呢?相反,有的人看起来其貌不扬,但言行举止却透视出一股难以抗拒的魅力。因为,风度不是打扮出来的,它需要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地自觉地进行内在培养。

古往今来,任何一位杰出的人士,其风度美无不植根于内在美。

美国作家文森特·希思曾如此描写宋庆龄:“她雍容高贵,却又朴实无华,堪称稳重端庄……她发自内心,而不是装出来的。她的胆略见识之高,人所罕见,从而使她能够在紧急关头镇定自如。端庄、忠诚和胆识——使她具有一种根本的力量,这种力量有时能消除人们由于她外表而产生的那种柔弱羞怯的印象,使她具有最坚毅的英雄主义的形象。”宋庆龄的这种风度美显然是她内在美的自然流露。这种“诚于中而形十外的内在美,是一个人不可虚饰的灵魂”。那些内心肮脏的人,虽竭力想装出一副领导者的风度,但却总是“见丁当官的前襟长后襟短,见了老百姓前襟短后襟长”。这自然也是由其内在的思想、学识和素质所决定的。

因此,要想成为一个杰出的人物,就应当时刻保持风度。不管自己长得怎样,不管在什么场合下,也不管遇到多大困难与波折,都要显得豁达、坚定,显得刚毅果敢、气宇轩昂,这样,就自然会有一股英雄气概,有一种外在魅力。如果妄白非薄,自惭形秽,自己看不起自己,自己打倒了自己,五官相貌长得冉好,又有什么风度可言,试想一个没有风度的人又怎么能够广结朋友,开拓人缘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