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胆固醇血症危害大专家在线南京军区总医院冠心病诊治中心主任高胆固醇血症是一种潜伏的健康“杀手”,但是它的危害在我国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高胆固醇血症危害甚大,但是由于其临床症状不明显,故大多数人对其并没有多少了解和认识。有不少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根本不知道,就是在体检中发现了,他们也不当一回事,不去及时治疗。
没有高胆固醇血症就没有动脉粥样硬化,就没有冠心病,这样形容高胆固醇在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毫不过分。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近几年来呈上升趋势,其中又以因冠状动脉硬化导致的心绞痛和心肌梗塞为多,这些都与高胆固醇血症增多密不可分。高胆固醇出现以后,可以产生多种危害,这种危害是不易被人察觉的,其逐渐加重,结果是不可逆转的。对人们健康危害较大的是动脉粥样硬化,尔后导致一系列连锁反应:血管损害、血管狭窄致心绞痛及血管闭塞导致心肌梗塞,还可使颈动脉及颅内动脉闭塞,导致缺血性脑中风。
总而言之,高胆固醇血症是产生心血管病的温床,是产生一系列恶果的罪魁祸首。
血黏度低是病吗◎案例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圆岭新村王先生在体检时发现血液黏度偏低,医生认为没有什么问题。后经另一家医院检查,血黏度比正常参考值仍然偏低。请问血黏度偏低是一种病吗?
专家在线王增武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主任医师血液黏度是一项血液流变学方面的检查,通俗地说,就是一个用来反映血液是否容易流动的指标。血液中某些物质成分的多少可以影响血液黏滞度的高低。比如,红细胞变形性降低或聚集性增高、血小板功能亢进,或红细胞比容绝对或相对增高,血液黏度就会增高;反之,有可能导致下降。
血液黏度高低本身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很多疾病的一个表现,如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血液病等。就患者本身的情况来说,要明确血液黏度偏低的程度,以及上面所说到的影响因素的情况。
隐匿性冠心病:无声的杀手大多数冠心病患者临床上有心肌缺血引起的发作性心前区疼痛。而有一部分病人却没有典型的心绞痛症状,被称为无症状性冠心病,也称隐匿性冠心病。这类患者平常无自觉症状,所以不易被发现,不能及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无症状性冠心病后果有时很严重,可突然发生急性心肌梗塞,也可慢慢发展为心力衰竭,有的病人则会猝死。糖尿病患者往往有植物神经功能损害,隐匿性冠心病发生率很高,所以更要特别警惕。
绝大部分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不能被普通心电图检查所发现,主要靠24小时或48小时的动态心电图或心电图运动试验进行诊断。因此,年龄较大,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病人,应每年定期进行心血管疾病方面的专科检查,来确定是否存在无症状性冠心病。
每年做一次动态心电图◎案例68岁的老张,平时从无胸痛等不适,一年一度的健康体检时,做心电图也正常。但就在几天前他突发心慌、气短,急送医院被诊断为心肌梗塞。老伴左思右想还是想不通老张怎么会得这种病。
据临床观察,许多冠心病患者虽然存在心肌缺血,可是平时却无心绞痛发作,医学上称其为“无症状心肌缺血”,而这部分人常规心电图检查又可以是正常的,所以容易被忽视或漏诊。更为严重的是,患者自认为心脏无病,因而不注意合理的饮食起居和适当的药物治疗,甚至进行大运动量活动,以致发生心脑血管意外事件。
一项曾对部分65岁以上的“健康老年人”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有相当多的人被检测出有不同程度的心肌缺血表现,这种现象尤其容易发生在夜间睡眠中。原因是夜间迷走神经兴奋性高,导致心率减慢、血流减缓,在原有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加重了心肌缺血。而由于心肌缺血的范围较小和持续时间短暂,常常不会引发心绞痛。加上老年人对疼痛不敏感,或者以为是胃、十二指肠、胆道疾患等引起的不适,从而放松对心脏病的警惕性。夜间无痛性心肌缺血易产生心律失常(如心房纤颤、房性或室性早搏等)、急性心肌梗塞,甚至心源性猝死。
所以,老年人不能因无胸痛发作,或者仅凭几次心电图检查正常,就放松对心肌缺血的警惕。为了进一步明确心脏状况,应该每年做一次动态心电图检查,以便尽早发现心脏病变,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冠心病人“高枕”才“无忧”
魏妤北京朝阳医院京西院区心内科主任医师不少冠心病人常常在夜间发生心绞痛,这是因为睡觉时回流心脏的静脉血量比站或坐时增加,使心脏负担加重而引起的。如果患者晚上睡觉时适当抬高头部,可以相对减少发病几率。
临床上经常可听到一部分病人诉说,夜间睡觉时会突然醒来,并有严重的窒息感和恐怖感,伴有呼吸困难、喘憋并要迅速坐起,需要30分钟或更长时间或含服硝酸甘油方能缓解。还有一部分病人,晚上躺下后很快就出现呼吸困难,甚至在躺下1~2分钟便会出现。
以上两种现象都是左心衰竭的临床症状,前一种现象称为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后一种现象称为端坐呼吸。目前临床上常见的引起左心衰竭的疾病有:冠心病(尤其是发生过心肌梗死者)、高血压病(长期血压高,且没有很好控制,心脏发生了肥厚和扩大)、心肌病(一种先天性心肌疾病,表现为心脏扩大,或不对称的心肌肥厚)等。
左心衰竭的发病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
(1)卧床后体内的液体吸收增加,以及外周回到心脏的血流量增加,使心脏的负担增加。
(2)睡眠时迷走神经张力增高,使小支气管痉挛。
(3)卧位时膈肌抬高,使肺活量减少。魏妤主任医师建议,心脏病患者在睡觉的时候,应该使头部高于身体10厘米左右,或者将床前脚垫上东西,使之倾斜约15度,这样可以相应减少或者缓解左心衰竭的发作。
夜间睡觉垫高头部可减少静脉回流量,暂时缓解一些症状,但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患者如果出现了上述症状,在病情缓解后,应该尽快到医院就诊,由医生进行相应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指导。
老人身手别太“敏捷”
专家在线胡立文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门铃响了,电话响了,赶忙起身去开门或接电话,这些生活中的常事儿,对老年人来说,却可能是诱发脑梗塞的“导火索”。这是在美国卒中学会第27届会议上,以色列学者报告的新观点。突发的动作,如门铃响后的一惊而引发的动作,就足以使老年人突发卒中。研究者发现,大喜大悲、突然用力、气温骤变及体位突变都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而在对卒中病人发病前一天或当天的活动进行详细调查后发现,在所有的危险因素中,位居首位的是突然改变体位。
是不是体位的突然改变,使原本在血管中的斑块脱落,从而诱发了脑卒中?胡立文主任医师说,体位改变造成斑块脱落在临床中并不常见,体位改变诱发的脑卒中主要是由于发生体位性血压下降,引起缺血性脑卒中。对于患有体位性低血压的人(即坐和站时短时间内,血压变化大于30毫米汞柱),这种情况尤为明显。因为,在大脑的一些大血管间,如深穿支和皮支间的血管本身就细小薄弱,血流量很小,体位突然改变会造成血流量骤减,血液循环暂时出现“停顿”,就发生了临床上称为分水岭卒中的情况。同时,由于脑部缺血,使脑灌注压低于正常值,这些都是引起卒中的原因。
为减少卒中猝发的危险,老年人遇到有敲门声、按门铃、电话铃响时,别急着突然起身。睡醒后从床上坐起时,要注意保证两个“3分钟”,即先坐3分钟再站起来、然后站3分钟再行动。
需要注意的是,缺血性脑卒中并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平时血压偏低、身体虚弱的人及高血压患者在服用a-受体阻滞剂后会使血压下降较快,都是此病的高危人群,遇事要尽可能“慢半拍”。
老人乘飞机要防肺梗塞据报道,从南宁飞往北京的某航班上,一位66岁的美籍华人猝死在飞机上。医务人员认为,老人可能死于肺梗塞。
此种情况的肺梗塞,医学家称之为“经济舱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