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学而》中的行政精神(6)

论语中的行政精神 作者:冀名峰


孔子说:“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4.18]要给父母提意见,如果父母不从,还是要继续孝顺父母、关心父母,不因意见不同而不孝顺父母。当然,绝不能盲从父母。在《先进》篇,孔子称赞弟子闵子骞善孝:“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11.5]闵子骞把家庭关系搞得比较好,听不到人家议论他父母兄弟之间不睦的话(事见[11.5]章)。在《为政》篇,孟懿子问孝道,孔子说:“无违。”并对“无违”进行了具体解释:“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2.5]所以孝顺父母是有原则的,这个原则就是“礼”。

在《孝经·谏诤》上,曾参问孔子:“做儿子的一味遵从父亲的指令,就可称得上是孝顺了吗?”孔子说:“为父亲的有敢于直言谏争的儿子,父亲就不会陷于不义。因此,父亲如行不义之事,儿子一定要劝谏阻止;君王如行不义之事,臣属一定要劝谏阻止。对所有的不义之事,都要劝谏阻止,如果只是遵从父亲的要求和指令,又怎么称得上是孝顺呢?”可见,孝服从于义。尽孝也是应坚持原则的。经过努力,如果与父母意见还是不同,这时要服从义的原则。但即使意见不同,也要奉养好父母,关心好父母。

(五)拳的方式是与时俱进的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4.19]意思是父母在世,不要离家远行,如要远行,一定要有确定的去处,以免父母牵挂。那么,是不是只有待在父母身边就是孝道呢?显然不是。“父母在,不远游”只是在古代落后农耕经济条件下适用,交通和通信极不发达,“远游”则不能尽孝的责任,故尽量“不远游”。现今,人类已进入信息化时代和全球化时代,生存和发展的竞争是在一国甚至世界范围内展开的,不远游,学不到本领;不远游,得不到好的就业机会;不远游,创造不出好的事业。通讯如此发达,远在异国他乡,也可以和父母进行充分交流;交通如此发达,想回到父母身边非常容易。所以“远游”不会妨碍尽孝。再如,古时守孝三年的事(实际是25个月,两周年加第三周年的头一个月),现在也不必要。抛开工作,无所事事待那么长时间,没必要。放弃工作那么长时间,不为社会作贡献,是对天下不孝,对社会不孝。但孔子讲的“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的恩情(参考[17.21]章),是不能忘记的。所以,我们不能用孔子讲的一些具体的尽孝方式,作为判断现今时代孝与不孝的标准。是否尽了孝道?因他的存在,使他父母生活无忧;因他的存在,使他父母的精神愉悦;因他的存在,使他父母避免了人生的错误;因他的存在,使他父母的人生更加完美。这就是孝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