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为谁活着(1)

活在路上 作者:任宪宝


在现实人生中,许多人一辈子也没真正关注过自己,甚至没弄清自己是谁、是干什么的。“我到底是谁”,其实是一个关乎心灵走向、关乎事业抉择的人生命题。

你是不是小时候经常听到这么一句话:“你要好好读书,以后挣大钱,当大官……” 我想,不少的中国孩子都是在这句话的陪伴下,在书海里成长起来的。有一天,长大了的我们在车如水流、霓虹闪烁、纸醉金迷的环境里发现,我们好好读书了,却没有挣到大钱,也没有当到大官。这是为什么,是大人们错了吗?还是我们的梦想其实就是个泡影?我们从小到大,到底为了什么而读书,而现在我们到底又是为了谁而活着?

你不禁要如此反复地问自己。你觉得你好疲惫,在一个陌生的城市,每天起来就赶着去上班,住在小小的蜗居里,满身疲惫,回来沾着枕头便睡着了;你没有时间去学习新的东西,你这个校园里的羽毛球冠军如今谁知道你会打羽毛球,连你自己都要怀疑自己是否会打羽毛球了。给亲朋好友的电话越来越少,也好长时间没有交到新的朋友,你嘴边时常提起的是“我的同事如何如何……我的那位客户如何如何……我的这个新老板如何如何……”

当你想停下脚步歇歇时,却偶然知道同班的某位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现在已经飞黄腾达时,你又加紧了前进的步伐。你觉得好疲惫,在一个陌生的城市立足好难。我们如今辛辛苦苦到底为谁活着?

为父母?他们只是希望你健康平安。为心爱的她?她也希望你停下脚步多些时间陪陪她。为了祖国的建设?别傻了,说到底,你是为了你自己而活着。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一帆风顺,最后衣锦还乡,可是又有几个人能实现呢?就像我的朋友写的一首歌词一样,“离开你的时候我还意气风发,想起你的时候我已伤心遍挂……”

剑桥大学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在有一批学生临近毕业时,忽然患了眼疾,自称失明了。学生们纷纷前来看望,教授问每一个来看望他的学生:“你是谁?告诉我你究竟是谁?从什么地方来?学什么专业?小时候幻想干什么?毕业后准备到什么地方去?将来准备做什么……”

同学们感到老教授在眼睛失明之后居然这样关心他们,都很感动,就把各自的具体情况和想法如实地告诉老教授。老教授一边听一边连连点头,不时地说着“好”、“很好”、“再说一遍”、“你很了解自己了”、“你目标明确,好好实践吧”……

与同学们分手时,他又一一握着同学们的手,异常亲切而语重心长地说:“我知道你是谁了!不过,今后的漫长岁月里,你千万不要忘了自己是谁啊!”有的同学感觉怪怪的,偷偷地对其他同学说:“老人家的眼睛一瞎,思维也好像不太清晰了,有些唠叨了。”

谁知,在学生们毕业离校的前一天,老教授的眼睛又“奇迹般地”复明了。他在送别会上对同学们说:“在我双目失明、意志消沉的时候,是同学们的关怀和激励让我重新心明眼亮了!我也给那些曾经看望我的同学精心制作了一件礼品——我们的谈话录音。在今后的人生旅程中,当你们失意的时候、迷茫的时候、不知所措的时候,就听听这盘录音带吧……”

直到这时,同学们才真正领悟到老教授的良苦用心。

在现实人生中,许多人一辈子也没真正关注过自己,甚至没弄清自己是谁、是干什么的。“你到底是谁”,其实是一个关乎心灵走向、关乎事业抉择的人生命题。

所以要想成功,我们首先要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能力与潜力,客观地看待自己,不能永远沉迷在公主和王子的梦中,我们都是平凡人,我们要擅长发挥自己内部强大的小宇宙。不能过高地评估自己,姿势高了,无论是站着还是坐着都不是舒服的事,宁肯在别人面前卑微地放低自己,一直埋头到泥土里去,然后骄傲地开出一朵小花来。

接着,要学会确定自己的目标,坚定自己的梦想。不要放弃,做的每一步都要为了梦想去努力。这一路上,难免有挫折,难免有冷嘲热讽,难免会摇摆不定,然而,只要你一直坚持在梦想的道路上,你总会看到最后炫彩的阳光。我想,让最初的梦想成为现实是人生最美好、最值得骄傲的事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