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韩非:法家大成,帝王之师(3)

历史的江湖:品悟中国历史上的谋臣 作者:常桦


赏有功,罚有罪,就是完全没有遗漏。如果赏罚仅仅在个别人身上起作用,那就还不能从根本上起到建功止过的作用。因此,禁止奸邪的首要问题,在于首先禁止产生奸邪的思想,其次是禁止奸邪的言论,最后才是禁止奸邪的行为。”

第四,在哲学上吸收了老子思想中有用的部分,加以变化,并将它运用到自己的统治术中。同时对其他各家进行批判,主张进行严格的思想统制。

第五,整理了可以借鉴的史料供备用,即《说林》和《内外储说》中的许多故事。例如,《说林·上》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管仲、隰朋跟随齐桓公攻打孤竹国,春去冬来,在返回的途中迷失了道路。管仲说:‘我们可以利用老马的智慧。’于是便放开老马,让它在前面带路,大家跟在后面走,没走多久,终于找到了出路。一天,齐桓公一行在山里行走,找不到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蚂蚁穴口上的浮土高一寸、下面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照着蚂蚁的穴口掘地,果然找到了水。管仲和隰朋都是聪明人,却都不耻向老马和蚂蚁学习。现在的人大多愚蠢,却不肯向圣人学习,这岂不是非常错误的吗?”

最后,在阐述其统治术外,韩非回顾了自己的经历,抒发了自己的忧愤和总结了经验。《韩非子》一书不仅仅是集法家之大成,也是对先秦时代各种学派的总结。不论韩非的总结是否正确,也不论后人是否赞同他的论点,其对后世的影响都是非常深远的。在社会中依然存在黑暗面、独裁制度被彻底否定以前,韩非对君主的潜在影响甚至大过孔子。只是由于其书中的某些内容写得过于直露,而可能带来消极的社会影响,致使后世统治者不便公开宣扬,这也是韩非的名声远远不如孔子的原因。

大军压境,只为韩非

公子韩非在韩国郁郁不得志,却因郑国一案意外地得到秦王赢政的赏识。

韩国有个著名的水利专家名字叫郑国。韩国山地多,土地瘠薄,所以国家比较贫穷。郑国劝说韩桓惠王兴修水利,以此来富国强兵。韩桓惠王听了,很感兴趣。但听说兴修水利要耗费大量人力财力,就又犹豫不决了。有人劝韩桓惠王派郑国去秦国兴修水利,说:“派水利专家郑国去帮助秦国兴修水利,用这种办法耗费秦国的人力财力,秦国必然无暇东顾,韩国便可平安无事。”

害怕秦国攻打的韩桓惠王听了大喜,于是派郑国去秦国做间谍。

当时正值秦国大旱,粮食奇缺。郑国经过仔细考察,把自己设计的开凿西行泾水、东往洛水的规划方案献给秦王,并告诉秦王说:“这条大渠长300余里,修成之后,可以灌溉良田4万多顷。”秦王大喜,于是采纳了郑国的引水灌溉方案,并命令他开始着手实施。水渠(即郑国渠)不久就修好了,原来缺水干旱的八百里秦川粮食产量低下,现在有了郑国渠灌溉,八百里秦川成了秦国的米粮仓,秦国再也不用为粮食发愁了,郑国可以说是帮了秦国的大忙。正当秦国兴修水利搞得热火朝天的时候,秦始皇登基了。他很快就查明,郑国原来是韩王为了“疲秦”而派往秦国的间谍,勃然大怒,立即下令斩杀郑国,并驱逐一切客卿。

消息传出之后,郑国毫无惧色,他向秦始皇辩解说:“我确实是韩国的间谍,但修成水渠对秦国有利还是无利,大王您应该能够看得清楚。

我来秦国兴修水利,不过是延长了韩国区区数年的寿命,而替秦国的发展立下的却是万世之功呀!”秦王赢政听郑国讲得有理,就让他继续带领秦国人民修渠,水工间谍案到此告一段落。

这个结果却是韩王始料不及的,他的初衷不但没能实现,现在反倒帮了敌人的大忙。郑国渠使关中更加富饶,秦国实力更加强大。秦国的富强,加速了韩国的灭亡,所以很多历史学家都说:“韩国是被自己打败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