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你走过的路,远比书本要丰富(2)

坐下,和自己谈一次灵魂 作者:程华芳


 

也许你还记得他们的反应:你妈总在摇头说,这孩子,我管不了了;你爸说,儿大不由爷,我打不动了。在众口一词说你变坏、骂你忤逆之徒的时候,你却在心里暗自窃喜。你觉得长大了真好,长大了可以打一场这样解气的硬仗。

其实,没有人同情你。在所有人看来,你永远不知道满足,不知道好歹。但你的内心精灵知道,在看似漫长的18年里,你一直被一根看不见的绳索绑缚着。在这根绳索上,连接的东西太多了:不当的家教,庸俗的处世之道,甚至未来的阿谀奉承、钩心斗角,都将在这里滋生蔓延。在你读过的书籍里,会有专业的术语,那叫做“成长阴影”。

你深受其害,但是却无可奈何,只是徒然地摇头,有一种欲说还休的感觉。18岁,一个为赋新词强说过许多愁的年纪——关于寂寞,关于失恋,关于孤独,你已经说到了无语的地步。可是你未必看得透,看得清。

那时候,你居然会爱上一个少言寡语的女生,哪怕那个女生看起来是如此的平凡,你却会莫名其妙地着迷,为此说话不知所云,做事也不知所措。18岁的自己,怎么那么傻?

不是因为你多傻、多痴,而是因为你内在的精灵,在某个温暖的黄昏,感受到她身上那种独有的清新怡人的气质,而那种气质,总会和你家庭中的某一个人有着较为吻合的关联。你不知道,早在你18岁以前,或者是在上小学的时候,你的内在精灵就已经迷恋上了这种气质。这是一道感情的脉络,在你没有洞穿它之前,它会一直贯彻在你的生命里。

爱一个人可以没有理由,但不能没有意识。爱的意识,早在你察觉自己之前,就已经悄然地潜伏在你的心灵深处。你会意外地发现,你爱的人,几乎都带着同一种气质,同一种风韵。

如果拥有这种气质的人是你的老师,你会爱上你的老师,爱得痴狂,爱得无悔;假使拥有这种气质的人是你的某位学长,你还会爱上学长。爱,像是一种万劫不复的宿命。其实,说得确切一点儿,在你感情的藤里,有着某种纠结,你逃不掉。那种纠结会打在你生命的烙印里,除非你能看清它是什么,从哪里来,要断在哪里。

人的行为其实是精神的显影。你18年来沉淀而成的情感渊源,并非空穴来风。有果就有因,你看到的只是现象,而那个深藏在你身体背后的精灵,才是真正的因由。

你为什么会爱上有同样特质的人?为什么总是屡次受伤?

走在25岁的边缘,你第一次看清,原来在自己的灵魂深处,还藏着这么多的未知,于是你开始明白,看懂自己,要比糊涂过一生好得多。所以,你跟自己作了决定:读读25年以前的那个自己,看看自己在演出哪些剧本,够不够级别做一个主角。

18岁那时候,你曾经为了一句话和朋友争得脸红脖子粗,为谁对谁错而不惜把嗓子吼破,为的是向对方证明:小子,你错了,我才是对的。

有时候和你争得不可开交的不是对面的那个小子,而是你的老爸、老妈,是你对面的二大爷,还有你的小叔、二姑、三大姨,他们似乎总那么老于世故,教导你要如何如何做,才足够好云云。他们高高在上的脸孔,站着说话不嫌腰疼的那种做派,让你怒不可遏——简直就想化成三头六臂,最好腾云驾雾,或者像孙猴子一样使个定身法,将他们直接屏蔽。

为什么你总要纠结于和他人的争执?难道你真的喜欢这样,像个刺猬,总想扎着别人?既然这样,为什么你又会在落寞的夜里,放声大哭呢?为什么你总觉得自己孤独绝望,找不到未来的方向呢?

25岁之前的那个自己看似青春激扬,其实暗流涌动,内里总会有一道道或深或浅的内伤。如果不静心,你就看不到,别人更看不到,而事实上这正是你莫名恐惧的原因。内在的自己,到底藏在哪里?你要在夜深之时,问问自己这个问题。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