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与其乘时 不如借势借(5)

势在必行 作者:常桦


巧借东风 扬名显威

许多时候,人的能力都是不相上下的,关键是你能否寻找到可以借助的外在条件,增强自己的影响与势力,成就白己的事业。

在美国历史上出现过两个罗斯福总统,老罗斯福是指西奥多·罗斯福,小罗斯福是富兰克林·罗斯福。两个罗斯福是叔侄关系。

富兰克林·D·罗斯福进入哈佛大学以后,一直想出人头地。哈佛同美国其他大学一样,把体育活动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可富兰克林的体格使他不能在这方面有所发展,他太瘦弱,身材也较高,但体重却不及常人。

因此,他在参加橄榄球队、划船队时都未能人选,只能十个“拉拉队”队长。

女孩子们打趣地叫他“妈妈的乖儿子”、“羽毛掸子”。如此看来在体育方面是没有出路的,富兰克林决定另谋他途。

他看中了哈佛校刊《绯红报》。校刊的编辑在哈佛师生中是引人注目的,但这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到的事。为了达到目的,他巧妙地利用了其堂叔老罗斯福的关系和影响。

老罗斯福当时是纽约州的州长。一天,富兰克林来到老罗斯福家中,对堂叔说哈佛学生都很崇拜老罗斯福,尤其想听听老罗斯福的演说,希望~睹州长的风采。老罗斯福一时兴起,抽空来到哈佛发表了一场演说。

演说从头到尾都足富兰克林一手操办,而且,演说后,老岁斯福又接受了富兰克林的单独采访。这样来,校刊编辑部终于注意上了他,认为富兰克林有当记者的天才,就吸收他做丁助理编辑。

不久,老罗斯福作为麦金菜的竞选伙伴与民主党的布赖恩竞选总统。

哈佛大学校长查斯·埃利奥特的政治倾向自然是引人注日的。富兰克林决定充分利用这次机会,向主编提出要访问校长。主编认为是徒劳的,而富兰克林却坚持耍试试看。

校长埃利奥特接见了这位一年级的新生。面对威严的校长,小罗斯福表现得十分坚强,他坚持要校长表明他自己将投谁的票。埃利奥特很赏识他的勇气,很高兴地回答了他的问题。此后,不但《绯红报》上刊登了富兰克林采写哈佛校长对竞选总统发表看法的独家消息,全国各大报纸也纷纷转载。富兰克林也因此一时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临近毕业时.他如愿以偿地当上了《绯红报》的主编。

富兰克林大学毕业后,依然默默无闻,除哈佛圈子里的人外,社会公众谁也不知道他。1904年,他不顾母亲的反对,宣布与远房表妹安娜·埃利诺·罗斯福订婚。埃利诺是西奥多-罗斯福的兄弟的女儿。1905年月17日,他们在纽约举行,婚礼。富兰克林特别邀请了在总统任上的堂叔参加。举行婚礼那天,富兰克林的名气便大了。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机遇和才干同样重要。一个有才干的人如果没有机遇,那么他们的才干也只能带人棺材。如果你是一个有才之人,何不自己找找机会呢?机遇是不会自动找上家门的,必须学会自己给自己制造机会。仔细想想,我们能凭借依靠的东西是有的,只要细心去找。

借风起飞 搏击商海

中国有一句成语叫“狐假虎威”,去掉其中的贬义成分,我们可以这样说,狐狸的聪明之处就在于“假(即借)”字上。怎样既借了老虎的威风,又不被它吃掉,其中是很需要技巧的。

多年前,比尔’盖茨走出大学校门时,身上只有2000美元。他和同学们用这笔钱买来了电脑,办起了公司,专门从事软件的开发工作。

几年过去了,微软公司虽然有了一定发展,但知名度还是不高,客户也相当有限。

比尔·盖茨意识到,公司要有远大发展,首先必须把牌子打出去。当时,美国最大的电子计算机公司——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正在研制一种新型的个人微机,这种新型机需要配置相应的磁盘操作系统软件,美国几家较大的软件公司都把眼光投向了它,展开r激烈的竞争,想抢到这笔大生意。

比尔·盖茨知道这是一次可以提高公司声誉、扩展公司业务的难得机遇。于是,他先花一大笔钱买下了一家公司的专利权和使用权,然后组织公司全体人员日夜奋战,将86 - DOS进行修改和扩充,创造了一种新型的操作系统软件,并命名为MS - DOS。比尔·盖茨带着这种新型软件,亲自到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总部去联系业务。

一开始,国际商业机器公司的总裁并不重视微软公司,因为在美国众多的软件公司中,它是最不显眼的。比尔‘盖茨就亲自操作这种软件给他看,说明这种软件的优越之处,并尽量压低自己的要价。于是,在年,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决定将MS - DOS这种微软公司研制的软件选作为新型个人微机的基本操作系统,并把它命名为PC - DOS。消息一出,整个世界计算机行业为之震惊,微软公司的名声也由此传遍了世界各个角落,许多公司纷纷上门洽谈生意,微软公司的业务顿时扩展了数十倍,成为美国软件业的佼佼者。

微软公司之所以一举成功,关键在于它善于抓住机会,懂得如何借别人的信誉束发展自己。而比尔-盖茨的高明之处在于没有计较暂时的利益得失,而是着眼于全局,着眼于将来。虽然微软公司从与国际商业机器公司的业务来往中没有获得多少利润,但是由此带来的声誉却为他们赚取了百倍的利润,更重要的是为微软公司的未来开辟了一条光明大道。

俗话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如果能够准确地把握时机,就有可能借风上青天,直取九重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