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抢盐安全感的缺失

大脑就爱找借口 作者:李东野


怪癖实录

2011年3月16日,受日本地震辐射的恐慌影响,“食盐能抗辐射”“食盐会涨价”等等类似的谣言让人们心慌意乱。

宁波率先开始了抢盐囤积浪潮,此种行为导致商店食盐告罄。在电话网络盛行的今天,瞬间,抢购食盐的风波蔓延至全国各地,连带咸味的榨菜、酱油都被抢购一空。

“食盐为必需品,保质期又长,宁信其有,不信其无!”

“大家都在抢,肯定有抢的原因!说不定涨价了呢?说不定买不到了呢?”

..

总之,抢到盐的美滋滋地抗着盐,仿佛打了胜仗;没买到盐的,还在四处搜购,惶惶不可终日。

3月18日,盐务局、专家开始出来辟谣。

盐务局:盐不荒,不用慌;

专家:此碘非彼碘,不必多吃盐。

民众听了,看着自家堆的几十年甚至几百年都吃不完的盐,傻眼了。

“这些人太自私了!”有人说。

“这些人太蠢了!”又有人说。

抢盐风潮的出现,真的是太自私和太愚蠢造成的吗?

揭秘真相

实际上,与其说抢盐事件是人们愚蠢和自私的体现,倒不如说是他们的精明过度。所以一遇到灾难,他们首先选择的就是自保。而这种自保的前提就是“谣言”宁愿信其有,也不信其无的心理。

我们知道,抢盐风波并不是第一次发生,是当年非典时全面抢醋的一个翻版。

网上曾流传着一则笑话:今天某超市,众人正在争相抢购食盐,唯有一老太镇定自若地在一旁选购其他商品,并不时摇头嘲笑。旁人上前问她为什么不跟着抢,老太答:非典那年抢的盐和醋还没吃完..

为什么会这样?原来,我们生活在一种相当不安的情绪中,人人如同惊弓之鸟,一有什么风吹草动,自然先想到自保。于是,当谣言一发生,羊群效应就出现了。

我们知道,任何谣言的快速传播,究其原因,无外乎两种:对私利的关切与从众心理。抢盐事件之所以能够在一夜之间传遍全国,足以看出在共同关切之下恐慌心理、不安全心理的传播速度。

抢盐风潮最先是从浙江、广东等沿海城市传来的。他们抢盐的主要原因无非有两种:一种是认为我们国家的盐是从海水提炼出来的,担心海水被日本核辐射污染后不可食用;另一种是我国目前的市场上所售的食盐都是加碘盐,关键时刻可用来防辐射。

其实,很多抢盐者本身并未真的在意有什么所谓的“核污染”,更谈不上了解在什么情况下才称得上是真正的“核污染”,他们之所以参与到“疯狂抢盐”的行动中,主要是由于一种恐慌心理和不安全心理的驱使。他们看到周边的亲朋好友、左邻右舍都在抢。喜欢人云亦云的人马上就跟起风来,不管什么情况,先把东西抢到手再说。因为按大家的惯性思维——“大家都在抢,而且宁愿出高价都要抢到手,不抢的话到后面自己就吃亏了”。就是这样一种想法引导着人们加入到抢盐的风潮之中,进一步助长了疯狂的抢盐态势。

抢盐其实最初的萌发来自于人心,在这个高压、高节奏的社会环境下,在这个灾难不断的大环境下,人们的内心一直被压抑着,一方面在内心深处期待着一些不平凡事情的发生,一方面又惧怕发生不平凡的事情。所以当“盐慌”的谣言一传出来后,大家的脑子里猛地出现“事情总算发生了”“我要赶快自保”的心理暗示。根本不会去思考“盐慌”是不是真的会发生,只想着赶快跟在别人后面去抢,更不会想这些盐买来做什么。只是想着只要抢到了才会有安全感,就什么也不用怕了。

所以与其说抢盐是一种自私愚蠢,不如说是一种长期缺乏安全感的无意识的行为,就像前面有人跑,自己也会无意识地跟着跑一样..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