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日:“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
子闻之,日:“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注释】
太宰:官名,具体指谁不清。
子贡:孔子学生。
夫子:古时当过大夫的人可称夫子,孔子曾当过司寇,故称为夫子。孔子是老师,所以后来学生称老师亦可称为夫子,以后对男人的尊称亦可为夫子。
与:古文中‘与’字有多种意义,这里是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感叹。
固:本来。司马迁《报任安书》‘人固有一死’。
贱:地位卑贱、家庭穷困。孔子三岁时丧父,家境不好。
【译文】
太宰问子贡:”孔老先生是圣人pe.?怎么这样多才多艺呀?”
子贡说:“本来天老爷是让他成圣人,才使他多才多艺。”
孔子听说后,说:“太宰了解我吗?我小时侯家里贫穷,所以学会了许多鄙贱的技艺。真正的君子哪会有这么多技艺呀不会的。”
牢日:“子云:‘吾不试,故艺。”’
【注释】
牢:孔子学生。孔子的学生以后不再注释,请查第二章孔子学生名录。
不试:不被用,不被任用。孔子在三十岁左右就开始兴办私学,弟子三千,优秀的有七十二个,在五十岁时,被鲁定公任命为中都宰,第四年又当了大司寇(相当于当今司法部长),但不久被季氏辞退。
下台后,他继续兴学,并带着学生到卫、陈、宋、蔡、楚等国周游。
【译文】
孔子学生子开说:“孔子说过:‘我没有被国家任用,所以学得许多技艺。’”
齐景公待孔子,日:“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日:“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行。
【注释】
齐景公:齐国国君,名杵臼(chu jiu)。
若:如,像。
季、孟:季孙氏、孟孙氏。鲁国实权掌握在他们手中,其中季孙氏实力最强。详见[10.65]注释。
【译文】
齐景公在谈到对待孔子的打算时,说:“如像鲁国国君对待季氏那样来对待孔子,我是做不到的,我会用介于季氏和孟氏之间的待遇来对待孔子。并说:“我老了。不能用他了。”于是孔子就离开了齐国。
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
【注释】
归(kui):通‘馈’。赠送。
女乐:歌姬舞女。
季桓子:季孙氏,鲁国的宰相,季孙氏当时把持着鲁国的政权。
【译文】
齐国给鲁国送来歌姬舞女,季桓子接受了,连续数日不理朝政。
孔子于是离开鲁国走了。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日:“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
【注释】
卫灵公:卫国国君。
陈( zhen):古时同‘阵’,交战时的战斗队列。
对日:回答。在古代汉语中,‘对日’多用于下对上的回答或对话。
俎豆:俎(zu):祭祀时盛牛羊等祭品的礼器。 豆:古代一种形似高脚盘的器皿,用于盛食物,亦可用于祭祀礼器。孔子年幼时,就经常陈列俎、豆来做模仿祭祀、学习礼节的游戏。
【译文】
卫灵公向孔子询问军队布阵的问题。孔子回答说:“俎豆这样的祭祀礼仪。我还是听说过;但对军队布阵的事情,我从来没有学过。”第二天,孔子就离开了卫国。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日:“予所否者,天厌之!
天厌之!”
【注释】
南子:卫灵公的夫人,她把持朝政,行为不当。
说:通‘悦’,高兴。
矢:发誓。
否:恶、邪恶。这里指不当举动。
厌:厌恶。
【译文】
孔子去见南子,子路不高兴。孔子对天发誓说:“我没有干什么不正当的事,如果干了,让天厌恶我吧!天厌恶我吧!”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日:“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日:“鄙哉,径径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
‘子日:‘果哉!末之难矣!”
【注释】
磬(qing):古代一种玉(石)打击乐器。
蒉(kui):盛土的竹筐。
硁(keng):击石的声音。硁硁:浅陋固执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