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五、力挺慈禧,一本万利(1)

官场达人张之洞 作者:梁纪锋


● 打造另类愤青

张之洞确实不愿被打上愤青的烙印,加入清流党后,他干的是愤青的活,却不肯背上愤青的名,他甚至连清流党的真实存在,都坚决予以否认。他这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他是想隐藏自己的愤青身份,然后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别具时代特色的另类愤青。

所谓的另类愤青,就是从本质上和传统愤青有明显区别的新时期愤青。在清流党内,张佩纶、黄体芳、陈宝琛、宝廷等人都是传统愤青,他们激进刚正,逮谁咬谁,而且脖子一根筋,说话不计后果,做事力求极端,不参倒权臣死不罢休。

这样的人,倒是一身正气,但极其容易得罪人,特别是容易得罪高级领导人。这样的人,人缘不会太好,早晚会遭到打击报复。但这样的人在当时又非常走红。因为传统,他们代表了大多数人的意愿,关注度非常高,并拥有很多铁杆粉丝,而他们的粉丝多为学子或朝廷普通官员。比如说张佩纶,他的粉丝就有很多,很多粉丝都把他当做偶像明星,甚至刻意模仿他的穿衣打扮。就像当年我的那些发小们,疯狂模仿天王刘德华和郭富城的发型一样。

在当愤青的那些年,张佩纶经常穿一件竹布衫,他穿竹布衫的样子很潮很酷也很有范儿。走在大街上,回头率那是相当高。因为很多粉丝都喜欢他这种范儿,没过多久,京城青年尽穿竹布衫。

张佩纶的这副打扮,很像文艺青年。他确实是一个文艺青年,一身的文艺细菌,要不然他的孙女也不会成为蜚声中外的大作家——张爱玲!

张之洞倒不想走明星路线,自打加入清流党,他就给自己制定了这样几个处事规则:

1上书言事,纠弹时政,均从国家、民族和群众利益出发。这事要大干特干,目的是要引起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

2对事不对人,不搞人身攻击。原则上不参劾位高权重的大臣,以免日后遭报复。

3一般不惹国家领导人特别是慈禧生气,并要处处替他们排忧解难。

4不搞党派和阶级斗争,要让领导和群众切实觉得自己是一个正直负责的好言官。

张之洞给自己制定的这几个处事规则,就是他包装自己的一种手段,这就是所谓的另类愤青,确实与传统意义上的愤青有很大的区别。在他看来,上书有风险,言事需谨慎。因此他制定的规则很圆滑,很世故,超出了一般愤青职业规则的底线。

● 清流一哥

加入清流党后,张之洞和张佩纶撰写的奏折不计其数,纠弹时政十分玩命,在朝廷内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得到了慈禧的关注和肯定。

慈禧其实和很多大臣一样,讨厌清流党,讨厌他们好大空言,站着说话不腰疼,但慈禧又得依靠他们这帮激进分子,制衡恭亲王、李鸿章等人。因此,她在讨厌清流党的同时,也鼓励清流党的发展。

张之洞很有自知之明,他一直遵循自己制定的处事规则,避免让慈禧心生厌恶。而他撰写的奏折,其文采和见识,在所有言官中都是最棒的。因此,时人也送给他和他的同事三个美称:青牛角,翰林四谏,清流六君子。

无论是“青牛角”、“翰林四谏”,还是“清流六君子”,张之洞都是一哥。如果说李鸿藻是清流党总书记的话,那么张之洞就是清流党的执行总书记。然而,张之洞出“污泥”而不染,他的处事方式和其他言官截然不同。他在清流党中名气最大,不是说他平时表现得最愤恨,而是说他撰写的奏折最多,质量最高。

其实在清流党,张之洞只是一个教习庶吉士,是一个不入官阶之流的学官,不具备上书言事的资格,他只好充当其他人的枪手和幕后推手。比如在光绪三年(1877年),他为黄体芳代写了很多直陈时弊的奏折,多被朝廷采纳,并颁布施行。此后不久,他又为黄体芳代写奏折,参劾户部尚书董恂。董恂确有斑斑劣迹,但在恭亲王等人的庇护下,董恂最终没被扳倒。

张之洞却火暴走红了,朝野上下无人不知道他的声名,他从十几年前的一个出类拔萃的奏折哥,升级为一个名震京城的奏折帝。

● 升迁慢的启迪

张之洞奏来奏去,除了获得一些名气外,官位一直没有得到升迁。从光绪二年(1876年)腊月从四川回京,到光绪五年(1879年)二月,他一直待在翰林院做教习庶吉士。两年过去了,其他同事都不同程度地升了职,可他还是个不入流的官员,而且连上书言事的资格都不具备,他郁闷得要死。

难道就因为他长得不帅吗?细究之下,他觉得升官顺利与否,跟他长得帅不帅并没有多大联系。难道是李鸿藻靠不住吗?还真不是,李鸿藻没少在慈禧面前替他美言,好多事情李鸿藻都罩着他,李鸿藻绝对是一个很称职的靠山。

张之洞一直没升迁,原因不在于他不帅,也不在于他没靠上李鸿藻,而在于一个很简单的道理:  在大多数人眼里(包括领导),言官也好,愤青也罢,他们的分内工作,就是上书言事,纠弹时政。既然是分内工作,干多干好都是应该的。也就是说,言官的工作数量和质量不和晋升挂钩。更何况,绝大多数人(也包括领导)都戴着有色眼镜看言官。因此,当言官不太好升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