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为民申冤,声名鹊起(2)

官场达人张之洞 作者:梁纪锋


● 有备而来,强势翻案

张之洞偏不信这个邪!东乡惨案发生时,张之洞就在四川挂职学政,他对这起案子是知情的,但他当时只管教育工作,对于这种大案要案,他无权插手。

现在不一样了,现在他是清流党的牛角,慈禧的恩人,他要做一个大有作为的言官,干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于是决定为东乡的受害百姓申冤,决定为那四百多个冤魂翻案!

这既是一股正义力量使然,也是一种曲线发迹的权谋手段。他就是要通过翻这桩铁案来博取民意、积累人气,然后光明上位。

当他决定翻这桩铁案时,不少人都睁大眼睛说:“张之洞,你疯了吧?你才是一个正六品的国子监司业啊,你何德何能翻这桩铁案?案子牵扯了那么多高官,别到时候案子翻不了,倒把你自己搞翻了啊!”

面对人们的质疑,张之洞十分泰然,他成竹在胸,淡淡一笑:没有金刚钻,就不揽瓷器活。你们就看好吧!

张之洞做事力求面面俱到,滴水不漏。他首先简要地向慈禧奏明案情,并表达了他要翻案的请求。慈禧欠他一个人情,就同意了。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他走对了,因为这事只要得到慈禧的支持,他就不怕涉案高官打击报复,有慈禧撑腰,谁怕谁啊?于是在五月十一日,他一连上了三道奏折,这体现了他为民申冤的决心,也破了官员单日上奏折的纪录。

在第一道《重案定拟示协折》中,他详细叙述了东乡惨案始末,还一针见血地指出:“东乡惨案纯属孙定扬等人滥杀无辜,这个滥杀无辜是由孙定扬诬告聚众闹粮的百姓谋反,并请求文格派兵镇压引起的。而百姓聚众闹粮是由孙定扬违法加收百姓苛捐杂税引起的。因此,孙定扬是这起惨案的罪魁祸首。四百多无辜百姓都被他们残忍地杀死了,其中不少都是老弱妇孺啊。这帮人真是惨无人道,灭绝人性,不杀他们不足以平民愤,而臣也不得不为痛哭流涕的四川百姓伸张正义……”

在第二道《陈明重案初起办理各员情形片》中,他引据经典,列举康熙、乾隆朝以来朝廷严禁地方政府加重农民负担,以及爱民如子、严惩贪官污吏的事实,并请求朝廷依法判处孙定扬死刑,剥夺其政治权利终身,否则就很难安抚四百余百姓的冤魂,很难告慰农民英雄袁廷蛟,也很难让替罪之羊李有恒心服口服。

在第三道《附陈蜀民困苦情形》中,他恳求朝廷:“此案虽被钦定为铁案,但事情真相不是这样的。臣在四川待了三年,对此案知根知底,臣如果不为民申冤,那就愧对朝廷,愧对四川百姓。因此,臣恳请太后和皇上依法严惩孙定扬及相关犯罪嫌疑人,这些犯罪嫌疑人,不单单是四川百姓的罪人,也是朝廷的罪人,他们败坏了朝廷的形象和太后、皇上的英名,也毁掉了我大清帝国的根基大业,实在该杀!只有杀了他们,那些惨死的冤魂才能昭雪,那些受害百姓的怨愤才能平息……”

慈禧看了这三道奏折后,内心被深深地震撼了,毕竟那是四百多条人命啊,人命关天,怎能让他们白死呢?又怎能让凶犯逍遥法外呢?

震撼之余,她还被张之洞的谋略和见识折服:张,你这事办得好,既为百姓申了冤,也为朝廷纠了错,功德无量。另外,你的奏折也写得出奇漂亮,一下子就写到了点子上,不由得让人眼前一亮,豁然开朗。

确实如此,张之洞的这三道奏折,环环相扣,直陈案子的要害和本质,案子的要害和本质就是孙定扬诬告受害百姓,滥杀无辜。他是罪魁祸首,必须严惩他!

相比之下,张佩纶在一年前上的那道奏折,就没写到点子上,他只强烈要求朝廷惩处杀人凶手李有恒,而忽视了惨案的始作俑者孙定扬,朝廷只好维持原判。

现在,案情终于大白于天下了,慈禧便依张之洞所奏,作出终审判决:

判孙定扬、李有恒犯滥杀无辜罪,由原来的革职,改判斩监候,秋后处决。

判文格、李宗羲、丁宝桢犯渎职、包庇罪,交刑部议处。

判恩承、童华犯受贿、包庇罪,暂停职检查。

其他数十名文武官员,均依法量刑定罪。

● 步入中层

张之洞仅上了三道奏折就推翻了朝廷钦定的铁案,扳倒了包括总督大人在内的几十位朝廷大员,这既是正义之举,也是神来之笔,相当给力,也相当解气!

慈禧感动了,她诚恳地说:张,你为民申冤,为朝廷纠偏,实在是用心良苦,姐明明白白你的心,姐更加看好你。

满朝文武服了,他们由衷地说:张哥,还是你厉害,你够狠!你真不愧是奏折帝,俺们学习了!

四川百姓哭了,他们激动地说:恩人啊,您就是我们的再生父母。不,您就是保护我们的神仙,我们祝您长生不老,寿比南山,永远保护我们。放心,这辈子,您死或者不死,我们都会供奉您的长生牌,早晚一炷香,每次三鞠躬,一生一世……

张之洞笑了,他欣慰地说:老子很过瘾,老子不费吹灰之力,就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不过瘾那是假的。老子只动动笔,就功德无量,声名鹊起,实在给力!

张之洞确实很得意,同治五年(1879年)八月,他平迁为左春坊中允(掌管皇后和太子杂事的官员,正六品)。第二个月,他就被晋升为司经局洗马(掌管经籍、图书和公文的印刷与收藏,从五品)。

张之洞原来是正六品官,现在升为从五品官,虽然只升了一级,但这次升级在他的官场人生中,具有重要的转折意义。在封建社会,官员只要晋升为五品,那就说明他已经告别了低品级官员队伍,步入中级官员行列了。

张之洞,你真不容易!

张之洞,祝贺你!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