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你在哪里,哪里就是整个的世界”(4)

莎士比亚传 作者:(英)彼得·艾克洛德


在当时,英国各地的农业生产方式不断发生变革,引发了不少社会问题,同时造成社会动荡;特别是“圈地运动”和畜牧业集约化,把大量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小镇的大街小巷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游民和失去土地的农民。1601年,斯特拉特福的管理者们把七百多名穷人召集起来向他们发表讲话,而在这些穷人当中,有很一大部分是来自周围农村的无地农民。贫民的不断迁入让原先潜在的社会紧张冲突逐渐浮上表面。1590年至1620年期间,小镇法庭审理的“严重冒犯官员”的案件数量飞速上升。无地农民和无业游民的不断增加,让社会贫困问题进一步恶化。穷人的生活变得越来越难以为继,而当时这个问题似乎根本找不到解决方法。

那段时期的物价不断上涨,1586年,l磅白糖的价格是1先令4便士;到丁1612年,白糖的价格上涨到每磅2先令2便士。1574年,1夸脱大麦的售价是13先令3便士,但是到了16世纪90年代中期,这个售价上升到l英镑6先令8便士。此外,人口的增长使得劳动者的工资收入出现下降,1570年,一个泥瓦匠的日工资是1先令1便士,但是30年后,尽管这期间物价一直在急剧上涨,一个泥瓦匠一天的收入却减少到只有1先令。

1594年后连续4年小镇的农作物收成都很差,这让穷人的境况雪上加霜。

1596年下半年到1597年年初期间,许多斯特拉特福人死于营养不良。那是个遍地饥荒的年代,在《科利奥兰纳斯》中,一些市民“为了面包”发动暴动,这个情节并非完全凭空杜撰,而是有其历史依据的。

然而,当穷人们连基本生活都不能保障,甚至境况更糟的时候,自耕农和地主们却越来越富有。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对生活必需品,特别是羊毛的需求越来越大,因而刺激了大规模土地投机活动的出现。这是一条轻松赚大钱的捷径,莎士比亚本人也投身其中,而且收获颇丰,实际上,他可以算是此次经济转型时期的大赢家之一;而事实证明,这次经济转型对于在生活底层苦苦挣扎的穷人来说简直是一次灾难。莎士比亚对这种情形安之若素,穷人们的境况没有让他感到不安,他照样一如既往地利用自己的天分,精明地安排各种商业投资;同时,他也把这种天分运用在自己的戏剧事业中。不过,莎士比亚一直在关注身边发生的一切。

不管怎样,新经济的本质特征变得越来越脉络清晰,莎士比亚对中世纪到近代早期英国的变化作了不少描绘,迄今为止,学者们对此已经进行了大量研究。当“忠诚”和“权威”等传统观念被推翻时,当施恩于人和知恩图报之间的古老联系被切断时,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呢?莎士比亚在叙述李尔王与高纳里尔和里根、邓肯与麦克白的故事时给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优雅的传统文化和当时的流行文化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大,莎士比亚可能是最后一位在这两种文化之间游刃有余的英国戏剧家。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