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为制度所累的科龙(4)

顾雏军的巴别塔 作者:孙燕君


当科龙人为科龙的“大企业病”开出的一道又一道药方全部失效,当科龙“三帅”和“空降兵”职业经理人挽救科龙的努力都告失败之后,科龙的主人、顺德市容桂镇政府终于决定另辟蹊径。

直到2001年,科龙仍是一家国有控股企业,顺德市容桂镇政府所属的广东容声集团有限公司是第一大股东。即使作为一家在深港两地上市的企业,科龙仍带着浓厚的政府色彩。长期形成的以政府为主导的权力体系,对企业的运营依旧起决定作用。

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与科龙面临的严重困境,使容桂镇政府重新思索自身扮演的角色。当时的容桂镇镇长刘行知坦率地说:“科龙的问题不是制造的问题,也不是营销的问题,根本是一个制度问题。”

正如研读过《科龙发展报告》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鲁志强所说:“20多年来中国改革所走过的道路,国有企业改革的难度远远超出20世纪70、80年代初期的想象,比那时要难得多。当时大家都没有估计到旧体制惯性会这么大。没想到要把国有企业改好,要付出这么大的成本,包括下岗职工等社会成本,同时也包括大的利益调整。”

顺德,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当地政府观念开明,思想活跃。在这之前的产权变革实践中,顺德已经进行了很多开拓性的实践,包括同处家电业的美的集团实施的MBO。这一次,当地政府为了摆脱“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的尴尬角色,要把科龙这个待嫁的靓女送出门了。

在顾雏军收购科龙之前,科龙电器经历的两次危机均由体制引发。体制危机带给科龙的是市场竞争力的日益减弱。终于警醒的顺德市领导们开始把科龙改制的问题,作为调整顺德产业链和彻底解决顺德企业改革的核心问题提了出来。如果科龙改制成功,顺德过去由政府主导和推动的产业发展模式将被资本、市场和经营者主导的模式取代。顺德市和容桂镇选择的改制方向和初衷无疑是正确的。

也有科龙人指出:镇政府之所以如此迅速地让国有资产退出科龙,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容桂镇政府已成为“外乡人”的天下,镇政府与科龙的关系已经变得更加微妙。后来,容桂镇政府在和顾雏军谈判转让产权时,科龙董事会和股东们居然并不知情。

出售科龙之前,虽然科龙已病入膏肓,但它仍然是中国家电业的龙头企业之一。当时科龙拥有350万台空调和200万台冰箱的年生产能力,拥有制冷界多项核心技术,科龙、容声的品牌价值近150亿元。

顾雏军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收购科龙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