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放长线才能钓大鱼

30岁后,你拿什么养活自己 作者:张笑恒


对于一个二三十岁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从长计议。一个人要学会选择,正确取舍,一定要学会“放长线钓大鱼”。只有当他的眼睛盯着目标的时候,他实现目标的机会才比较大。无论这个目标是什么,情况都是如此。从长远打算,虽然不能立刻收效,但能在日后得到更大的好处。所以要想在30岁之后富裕起来,就要把目光放远点。不要舍不得眼前的一点小利,而错失获取更大财富的机会。

生活中,成功永远属于那些有远见的人。学会思考,从长远考虑,才会获得更大、更长远的利益。

一个年轻人一直想成为富人,但他经过各种努力,还是没有实现自己的梦想。一天,他找到一个富翁,向他请教成功之道。富翁没有给他讲什么大道理,而是拿出了三块大小不等的西瓜放在青年面前说:“如果每块西瓜代表一定程度的利益,你选哪块?”

年轻人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当然是最大的那块!”富翁笑了笑,说:“那好,请吧!”富翁把最大的那块西瓜递给年轻人,自己挑了块最小的吃了起来。很快富翁就吃完了,随后,他拿起桌上的最后一块西瓜得意地在青年眼前晃了晃,大口吃了起来,而这位年轻人再也没有吃第二块的机会了。

这位年轻人马上就明白了富翁的意思:虽然富翁吃的第一块西瓜没有自己的大,但他却比自己吃得多。如果每块代表一定程度的利益,那么富翁占的利益自然就比年轻人多了。

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都容易被眼前的最大或最好利益所诱惑,而等到你把事情做完后,才发现原来还要耗费那么多的精力和时间。如果用同等的精力和时间去做别的事情,虽然一下子没有那么大的利益,但是做的事情却多得多,总的利益也比做一件事情要多得多。所以,要想在某一方面获得成功,就要有战略的眼光,只有学会放弃眼前的蝇头小利,才能获得长远的大利。

美国作家唐·多曼在《事业革命》一书中说:“把眼光放长远是踏上成功之路的一条秘诀。”没有这种品性的人,是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的,甚至连小事都做不成。成大事者是具有远见的人,因为只有把目光盯在远处,才能有大志向、大决心和大行动。所以说,做事要高瞻远瞩,做长远打算,不要总是想着既得利益,有未来才是真正的远见卓识。“冯谖买义”的故事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战国时期,齐国丞相孟尝君以养士出名,由于他待士诚恳,感动了一个叫冯谖的落魄人。一次孟尝君叫人到其封地薛邑讨债,冯谖自告奋勇,并询问将催讨回来的钱买什么,孟尝君让他买一些家里没有的东西。

冯谖到了薛邑后,发现这里的生活十分穷困,老百姓听说孟尝君的讨债使者来了均有怨言。冯谖于是召集邑中居民,说:“孟尝君知道大家生活困难,这次特意派我来告诉大家,以前的欠债一笔勾销,利息也不用偿还了,今天当着大家的面把债券烧毁,从今以后再不催还。”说着冯谖果真点起一把火,把债券都烧了。孟尝君如此仁义是广大薛邑百姓没料到的,于是,人人感激涕零。

冯谖回来后,孟尝君得知实情很不高兴,冯谖说:“您不是叫我买家中没有的东西吗?我已经给您买回来了,这就是‘义’。焚券示义,这对您凝聚民心是大有好处的啊!”孟尝君感觉自己吃了个“哑巴亏”,只有打发冯谖一边休息去。

若干年后孟尝君被他人谗言陷害,相位不保,三千门客也走了大半,只好躲回封地薛邑。薛邑的百姓听说他回来了,倾城而出夹道欢迎。孟尝君感动不已,终于体会到了冯谖“买义”的苦心。

如果没有当年冯谖放出的“长线”,那么如何会有今天“大鱼”的回报呢?古人云:“谋深,虑远,成之因也。”要做到高瞻远瞩,就要有深谋远虑的思想,别让眼前的一些近利蒙蔽了我们的眼睛,要深刻认识到谋与虑在成功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谋得深,虑得远,这样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尤其在当今这个充满竞争的当代社会里,只有具有长远的眼光,才能不被社会所淘汰;只有眼光长远的人,才不会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才能看见眼前利益背后的大利益,所以他才能先别人一步取得成功;只有具有长远的眼光,才能使自己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让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只有放了手中的“长线”,你才有收获“大鱼”的可能。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