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直觉?它是指不以人类意志控制的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即我们所说的“第六感”。有时候直觉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有时候也会带入我们走入误区。对于成家立业的人来说,直觉就像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可能帮助你获得成功,亦有可能导致你的失败。
对于即将“而立”的我们来说,能否“立”得住,关乎我们的一生。尤其是当我们去准备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如果不能保持冷静的判断力,而是用非理性的思考方式去加以分析,以偏概全,否认科学决策的价值和有效性,单纯凭借自己的意识去做主观判断,那么就可能会以失败而告终。
一代传奇商人史玉柱在巨人大厦项目上的决策过程,就完全凭借自己的直觉和感性,没有考虑到企业自身的能力,最终毁于一旦。
巨人集团兴建巨人大厦时从18层一直加到70层,投资额由起初的2亿一直增加到12亿。这一系列决策的变化史玉柱完全是凭个人感觉作出的。
史玉柱认为,建大厦应主要依靠自有资金,他设定的筹资方案为:自筹1/3,卖楼花筹1/3,向银行贷1/3。实际上,当巨人集团发生危机时,主要是用自筹资金和卖楼花所得而未向银行借一分钱,那么,巨人大厦是怎样把巨人集团拖入一场灾难的呢?
当大厦由54层加高到64层时,史玉柱决策的依据只是设计企业的一句话“由54层加到64层对下面基础影响不大”。当决定由64层加高到70层时也未经过严密的论证,只是凭直觉认为应该没问题。结果施工时,发现巨人大厦处在三条断裂带上,为解决断裂带积水问题,大厦支柱必须穿越40-50米的沙土而达到岩石层,再打进岩石层30米。如此一来,便多投资了3000多万元,使建筑工程耽误了10个月(期间地基被水两度淹没)。
由于未料到地基出了问题,当70层的地基打完时,所筹楼花已经用尽,巨人想从银行借贷,但当时的宏观调控政策使得银行对巨人集团过于吝啬,巨人集团只能从生物工程方面抽取资金。到1996年6月,共从生物工程方面抽取6000万元资金,其中5月份是抽取最多的一个月,当月各子企业共交来了毛利2750万元人民币,史玉柱把净留下来的850万元资金全部投入到巨人大厦的建设中。
由于过量抽血,使得维持生物工程正常运作的基本费用和广告费用无法到位,生物工程这个产业开始萎缩。到1996年7月以后,保健品销量急剧下降。史玉柱发起了一场秋季攻势,力图挽救颓势,也未奏效。
巨人大厦最终抽干了巨人产业的血。1997年初,当生物工程一度停产时,巨人大厦因资金链断裂未能按期完工,只建至地面三层的巨人大厦停工。随后,巨人集团的财务危机爆发,史玉柱也从公众视野里消失了。
巨人大厦在整个建设过程中的决策现在看来就像一场儿戏,对资金筹措缺乏周详的考虑,施工前也没有一个完整的可行性方案。巨人集团的决策性失误给同行上了惨烈的一课。
不可否认,对于那些优秀的成功人士来说,他们的直觉在速度和灵活性上都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即使再优秀,我们也不能保证自己的直觉能够“百发百中”。毕竟,不可能所有的直觉判断都是正确的,很多曾经辉煌一时的人物最后都是栽在了自己一个错误的判断上。而且,有时候即使我们的判断正确,但却忽略了那些细枝末节,总觉得决策就应该具备浪漫色彩,是理想化的,结果最终使“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不要过于相信自己的直觉,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理性的思考,不能仅凭着自己的智慧和胆量来制订决策和方向。这就像我们跨越悬崖,你不能觉得自己“应该”能跳过去,我们需要的是“必须”。否则,你的下场只有一个,那就是跌落悬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