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话要说到别人心坎里

30岁后,你拿什么养活自己 作者:张笑恒


第七章 有口才:不会说话是成功最大的阻碍

曾仕强教授在《百家讲坛》讲胡雪岩的故事时说过这样一句话:人不能总是说老实话,话要说到人的心坎上。就像我们在垂钓的时候,必须以鱼儿最爱吃的蚯蚓、虾肉、螺肉等作为鱼饵,这样鱼儿才有可能上钩。反之,如果你用的都是鱼儿不爱吃的东西,那么鱼儿是肯定不会上钩的。如果你不顾及对方心理,只管自己滔滔不绝,那么对方也必定是不愿意听的。话是说给别人听的,只有说到对方心坎里,才能博取好感。

30岁左右的人,如果你还不懂得如何运用“口才”,那么你很难获得什么好人缘。无论在任何时候,会说话的聪明人办事绝对不盲目,他们会先参透对方的心理,知道对方想要的是什么,然后再对症下药。“投其所好”早已不是一个贬义词了,只要不超越底线,投其所好往往能把事情顺利地办好。

一位日本议员前去拜见埃及总统纳赛尔。尽管彼此的经历、兴趣、脾气等都极不相同,但日本议员为了搞好与埃及当局的关系,事先作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在谈话中极力运用认同的技巧。

日本议员说:“尼罗河与纳赛尔这名字,在日本是妇孺皆知,今天这次谈话,我与其称您为总统,不如称您为上校吧(纳赛尔以前是上校)!因为我也曾经做过上校,和您一样,同英国人打过仗。英国人骂您是‘尼罗河的希特勒’,他们也骂我是‘马来之虎’。我读过阁下的《革命哲学》,我曾把它同希特勒的《我的奋斗》作比较,我发现希特勒是实力至上的,而阁下则充满幽默感。”

纳赛尔听了此番话语非常兴奋,说:“呵,我写的那本书,是革命之后三个月匆匆写成的。您说得对,我除了实力之外,还注重人情。”

日本议员说:“对呀,我们军人也需要人情。我在马来西亚作战时,一把短刀从不离身,目的不在杀人,而是为了保卫自己。阿拉伯人现在为独立而战,也正是为了防卫,正如我那时佩的短刀。”

纳尔赛大喜,说:“阁下说得对极了,以后欢迎您每年来一次埃及。”

言到此处,谈判的氛围可谓是祥和温馨,转入正题。涉及到两国的关系及贸易时,谈判进行得一帆风顺,很快达成了一致的协议。

事情就是这么简单,只要摸清楚对方的秉性,知道对方是“食肉动物”还是“食草动物”就可以了。然后按照他们的喜好,爱吃草的给草,好吃肉的给肉。这样才能打开对方的心理防线。接下来的事情,自然会向你期望的轨道发展。

拥有好口才,是能够帮助我们开启事业大门的金钥匙,而好的口才并不是巧舌如簧,而在于准,在于精,必须是句句说到点子上,说到对方心坎里,这样才有说服力。

比如,当一个人很有兴趣地谈到他的专长,或他所取得的成绩,或他所开展某项业务的辉煌时,你适时地提出与之相关的要求,在这样的时刻,他拒绝你的可能性最小,你的要求得到满足的成功率最大,这是经过心理学家及社会学家的实验所证明的。当你有求于人时,就去赞美他,吹捧他,营造一个合适的氛围,使你的需求最大可能和最大限度地得到满足。

穆双廷是一位研究所的高级工程师,和妻子两地分居10多年了,钱花了很多,礼也送了不少,可妻子就是调不过来。

这事搞得穆双廷筋疲力尽,但又无可奈何。此时,在他妻子调动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某局又换局长了,新上任的局长是从外地来的张局长,穆双廷听说这位张局长能急人之急,为群众办真事、实事,他先了解了几个受张局长帮助的例子,然后登门拜访。

他一开始没谈自己此行的目的,先是捧张局长,说他做的比较突出的政绩,是真正为人民做实事的公仆。张局长也很谦虚,说:“哪里,哪里,他们的确有困难,有的已经分居好几年了,就是调不到一起,我只做了我应该做的事。”

到了这个关口,穆双廷就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张局长,我也有点小事,需要麻烦您,我和妻子已经两地分居10多年了,一直没有解决,本来不打算找了,听大家都在说您的政绩,心中仰慕,来请您帮帮忙。”接着穆双廷介绍了一下自己的情况,张局长让他回去静候佳音。果然,一纸调令到手,穆双廷全家团聚。

据说,墨子的学生曾经问墨子:“话是说得多好,还是说得少好?”墨子说:“你看田里的青蛙,整天叫个不停,却没有人理会它,而公鸡每天只在天快要亮的时候才叫一两下,人们却都很注意它。可见,话不在说得多,而在说得有用。”就像在谈判的时候,有时候可能磨破嘴皮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但有人不必大费口舌就能轻而易举地说服对方,这是因为他们能够抓住对方心理,把话说到对方心坎里。

所以说,能否把话说到别人心里是一种处世的能力,话说得是否动听,说得是否让人乐意接受,很大程度上将关系到一个人的成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