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察见渊鱼者不祥,智料隐匿者有殃。与人交谈,说说对方骄傲的事、开心的事,无疑是拉近距离、笼络感情的好办法。但是说别人的事也是有风险的,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不想被人提及的隐私,一旦你不小心触碰,难免落个搬弄是非的嫌疑,再说什么也于事无补了。
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与自己修养和兴趣爱好不同的人,难免对别人的言行举止看不顺眼。一旦我们对他人怀有成见,就会在别人面前说这个人的是非。俗话说得好:“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你经常说别人的是非短长,迟早都会传到别人的耳朵里面去,从而引起当事人的怨恨甚至报复,给自己带来灾祸。
山中之王老虎得了重病,躺在山洞里静养。很多动物都纷纷前来探望,并带来了礼物,只有狐狸迟迟没露面。狼因为一直和狐狸之间有过节,彼此不和睦,于是就趁机跑到老虎面前诋毁狐狸。
狼说:“您身为百兽之王,山中的所有动物都很尊敬、爱戴您!可是,您现在生病了,大家都希望您尽快好起来,都来看望您,可唯独狐狸扬言您一定不会好,也从不来看您。他一定觉得您的病好不起来了,所以才会这样怠慢您!”老虎听后非常气愤,声称要给狐狸最严厉的惩罚。
这时狐狸正好赶来,听到狼在说自己的坏话。于是狐狸就向老虎解释说:“大王,我之所以迟迟不来,并不是怠慢您,而是在到处给您找治病的方子,我更希望您早日恢复健康。”“那你找到方子了么?”“找到了!”狐狸告诉他,“只要把一只狼活剥了,趁热将他的皮披到您身上,大王的病很快就会好了!”
结果刚才还在老虎面前说狐狸坏话的狼,很快就被老虎剥掉了皮。
宋代慈受禅师在《训童行》一诗中说:“莫说他人短与长,说来说去自招殃。若能闭口深藏舌,便是安身第一方。”慈受禅师告诫世人,要想修行,首先要学会不说他人是非,少言多听,因为说他人是非的人最终会因自己的是非之语而自食其果。
说话也是一门艺术,话不要随口就说,更不要在别人背后嚼舌,如果对对方感到不满,就当面和他谈。如果有人一定要你对某人作出评价,那么我们就要尽量拣这个人身上的优点。这样一来,如果你赞美别人的话传到对方耳朵里,他一定会对你很有好感。学着发现对方身上的闪光点是很重要的。
所以,平时与人聊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能对别人指手画脚。那么有哪些话题是需要注意的呢?以下列出几点供大家借鉴:
一、不要去指责或嘲弄别人的爱好
人的癖好大多包含着很复杂和微妙的东西,只要不妨碍别人,喜欢什么东西都是自己个人的自由,轮不到别人干涉。爱好、趣味被批评和不认同,容易引起一种被束缚的不快感,自尊心较强者甚至会认为这是一种侮辱。所以即使彼此关系密切,也不要去随意批评对方的趣味。
二、在朋友面前也不要说人长短
当你的朋友有一天忽然对你说:“我觉得A很骄傲,你认为呢?”你千万不要因为他是你的朋友,就随口附和说:“是啊!我也这么认为!”因为说人坏话的人大抵是“广播电台”,这件事他既然和你说了,自然就会和别人说,当他和别人再提到这件事时,难免不会在后面加上你的名字说:“B也这么认为。”如果这话传到当事人耳朵里,那你就有了麻烦。
所以,即使在朋友面前,我们也不要议论别人的长短,就算朋友主动提起,你也不要随声附和。这样做的目的不单单是为了保护自己,而且也是思想成熟者应有的风范。
三、不说朋友闲话
虽然你们是很好的朋友,你们也经常当面直接指出对方的缺点,但不要以为朋友也会容忍你在他背后说他闲话。常有人说,说人闲话时只说优点,实际上这是很难办到的。毕竟,说些坏话也很有趣。说人闲话时,就留意坏话三成,赞赏七成。而那三成的坏话也不要对对方造成致命的打击,这一点也是很重要的。
如果你在别人面前夸奖你的朋友,那么这个人一定认为你是一个正直的人,而如果你在背后说朋友的闲话,那就有小人之嫌了。
一代传奇人物弘一大师李叔同曾说:面谀之词,有识者未必悦心。背后之议,受憾者常若刻骨。所以,闲谈时我们也要把住自己的嘴,该闭口时且莫言。很多时候,一个人的学识和人品并不是靠过多的话语来显露的。适当地减少自己的话语,别人会认为你很有涵养,从而对你尊重有加。要学会以责人之心责己,以待己之心待人,若能如此,我们就不会评论他人的是是非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