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四、中国外交新变化与外交调整的重点(2)

大国外交 作者:唐晋


新时期,在大方向不变的前提下,中国外交在稳定的基础上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进行微调。大国关系上,希望改变传统的大国关系模式,探索新的伙伴关系,实施新的大国战略。大国关系是中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同世界主要力量进行战略对话。发挥五大战略对话机制——中欧、中俄、中日、中美、中印的功能。战略对话并不着力于解决具体问题,这是一种为了谈而谈的对话,消除对方那种模模糊糊的担心、疑虑。当前,中国外交要谨慎处理好以下关系。

首先是推进与美国的合作。中美关系极其复杂,有利益共同点,也有利益冲突点。中国在处理对美关系上越来越主动,中美关系逐渐不再由美国单方面定义,而是中美双方共同定义,也就是说中国塑造中美关系的能力正在加强。中美关系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台湾问题、贸易问题以及美国对华存在战略疑虑的问题。因此,要加强与美国的对话与协作,拓展利益汇合点,发展建设性关系,保持高层和各级别的交往,扩大各国在反恐、防扩散、联合国改革、亚太事务、能源、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等重要领域的对话与合作。

对日关系方面,应不失时机地寻求稳定,借助新领导人的上台和现有的战略对话机制,构筑中日战略互惠关系。从2005年中日首次战略对话的 15小时发展到2007年第七次战略对话的三天时间,表明中日两国正利用战略对话机制保持探讨改善和发展关系的重要渠道的畅通,对稳定当前中日关系起到了较大的作用。由于双方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和历史性问题,双方关系只要不恶化就是进步,所以,稳住当前正在改善的关系就是关键。

对于印度,主要采用拉住战略,使之在大国利益间保持平衡。印度作为新兴大国的崛起,战略价值极其重要,也是各大国拉拢的对象。美、日、欧、澳等国竞相发展同印度的关系,甚至将印度视为自己的民主大家庭中的盟友。发展对印关系,很大程度上都有对华因素,都想通过印度来牵制中国。所以,怎样使印度不出现较大程度的倒向西方是中国外交的一大课题。面对这样的情形,中国要伸出橄榄枝,以和平、合作和发展的姿态发展对印关系。

处理与欧盟的关系是中国未来外交政策调整的重点和难点。中欧关系在度过一段友好期之后,随着欧洲新领导人的上台,双边关系正在下滑,麻烦才刚开始,所以需要认真对待。以下领域亟须认真对待:

其一是贸易问题。中欧贸易间存在着贸易逆差、人民币汇率等问题。2006年,欧盟对华贸易逆差为 1280亿欧元,而且缺口还在继续扩大。欧盟对华交替使用行政、技术、法律等手段,利用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知识产权保护、非市场经济地位等解决巨额贸易逆差,中国已成为主要反倾销对象。鉴于2005年初国际纺织品贸易实现自由化以及欧盟开始高度关注中国高科技产品的低成本竞争优势等新情况,中欧贸易摩擦有可能进一步加剧,存在“贸易战”的危险。另外,为解决逆差问题,欧盟向中国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这些都是矛盾的焦点。

其二是人权问题。人权问题一直是制约中欧双边关系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双方在人权标准以及一些具体问题上存在着明显的观念差异。欧盟经常把军售解禁和经贸问题与人权问题挂钩,并指责中国宗教不自由等。

其三是西藏问题。2007年9月23日,德国总理默克尔不顾中国强烈反对在总理官邸与达赖喇嘛进行“私人会晤”,挑战中国的底线。这与三年前达赖访欧时屡吃闭门羹形成鲜明对比。所以针对当前欧洲新领导人的政治倾向,中国在处理对欧关系时需要更大的智慧。

其四是台湾问题。台湾问题是影响中欧关系的政治因素之一,而欧洲议会则总是扮演麻烦制造者角色。欧洲议会曾数次通过决议,要求欧盟委员会及欧盟成员国支持台湾作为观察员“加入”世界卫生组织。2007年7月10日欧洲议会播放陈水扁大放厥辞的录像。经常出现一些欧洲议会的“亲台帮”为“曲线援台”摇旗呐喊。台湾“立法院”也经常以各种名义组织“立法院欧洲议会访问团”赴欧活动,邀请欧洲议会的一些议员赴台观光旅游。

其五是国际行为。中国的兴起最引人关注,这也直接导致“中国责任论”的提出。在一系列国际问题上,欧洲对中国国际行为的不满越来越多。如在达尔富尔问题、津巴布韦问题、缅甸问题上指责中国,诬蔑中国对非洲搞“新殖民主义”。欧洲一向视非洲为后院,属于自己的势力范围。达尔富尔等问题的指责表明欧洲对中国进入非洲非常不满。国际行为是双方需要认真沟通、消除疑虑的重要问题。

其六是气候变暖。在气候变化方面,欧洲一直担当着全球“领头羊”的角色。随着中国工业实力的迅速发展,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自然也在增加。西方认为,中国和印度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将在2015年前超过美国。默克尔也称,没有中国和印度等国的合作,“就没有气候保护”。双方在气候问题上的较量还将继续。

对俄关系要谨慎处理。最近持续较长时间的美俄矛盾对中国来说既是机遇,亦是挑战,中国应该避免在美俄双方选边站,基本态度是不介入。同时,中国要大力推进对俄关系。中俄两国政府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中俄关系的主要问题是隐忧,政治关系发展得好,但经济跟不上。所以,怎样使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相协调是处理中俄关系的新课题。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