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节 郑子产

国史十六讲 作者:张荫麟


公元前五六五年,即鄢陵大战后十年,郑司马子国打胜了蔡(是时蔡是楚的与国),把他的主帅也俘了回来,郑人都在庆祝,子国更是兴高采烈。他的一位约莫十六七岁的儿子却冷静地说道:" 小国没有把内政弄好,却先立了战功,那是祸种。楚人来讨伐怎办?依了楚,晋人来讨伐又怎办?从今以后,至少有四五年郑国不得安宁了!" 子国忙喝道:" 国家大事,有正卿做主。小孩子胡说,要被砍头的。" 正卿做主的结果,不到一年,楚、晋的兵接连来临郑国。

那位受屈的小预言家就是子产。

胜蔡后两年,子国和正卿给一群叛徒在朝廷中杀死了。正卿的儿子,闻得恶耗,冒冒失失地立即跑出,吊了尸,便去追贼,但贼众已挟着郑君,跑入北宫。

他只得回家调兵,但回到时,家中的臣属和奴婢已走散了一大半,器物也损失了不少。他兵也调不成了。子产闻得恶耗,却不慌不忙,先派人把守门口,然后聚齐家臣属吏,督着他们封闭府库,布置防守;然后领着十七乘的兵车,列着队伍出发,吊了尸,就去攻贼,别的贵族闻风来助,把贼众通通杀死了。从此以后,郑国的卿大夫们对这位公孙侨都另眼相看。

再经过几番的大难和子产几番的匡扶之后,那外受两强夹剪,内有巨室捣乱的郑国终于(在前五四三年,弭兵之会后三年)轮到子产主持。这时他才约莫四十岁。

子产知道那习于因循苟且的郑国,非经过一番革新整饬,不足以应付危局。

他给全国的田土重新厘定疆界,划分沟洫,把侵占的充公,或归原主。他规定若干家为一个互助的单位,若干家共用一口井。他令诸色人等,各有制服。他开始编定刑法,铸成" 刑书" ,向人民公布,他把军赋增加,以充实郑国的自卫力。

为着这些,尤其是为着加赋的事,他不知受了多少咒骂。有的说:" 他的父亲死在路上,他又要做蝎尾巴了!" 子产说:" 苟有利于国家,生死不改!" 但子产对舆论从不肯加以任何干涉。当时都中有一所" 乡校" (大约是一个养老而兼较射的地方),人民时常聚集其中议论执政。或劝子产:何不把乡校拆毁?子产说:" 为什么?人家早晚到那里逛逛,议论执政的长短,正是我的老师。为什么把乡校拆毁了?我听说:忠爱可以减少怨恨,却没听说威吓可以防止怨恨。若用威吓,难道不能使怨声暂时停止?但民怨像大川一般,堤防虽密,一旦溃决便不知要伤害多少人,那时抢救也来不及了。不如留些少决口,给它宣泄。不如让我得听谤言,用作药石。" 子产从政一年后,人民唱道:

取我衣冠而褚(贮)之!取我田畴而伍之!孰杀子产?吾其与之!

到了三年,人民唱道:

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子产的政令,说得出,就要做得到,若行不通,他就干脆撒手。有一回大夫丰卷为着祭祀,请求举行狩猎,子产不准。丰卷大怒,回去便征调人民。子产马上辞职,向晋国出走。幸而当时郑国最有势的罕氏子皮拥护子产,把丰卷驱逐,子产才复职。却保留着丰卷的田产,过了三年,召他回国,把田产还他。

子产对于传说的迷信,毫不迁就。前五二四年,火宿(即心宿)出现不久,接着起了一阵大风。祝官裨灶说了一堆鬼话之后,请求子产拿宝玉去禳祭,以为否则郑国将有大火。子产不听,凑巧几天之后郑都有一家失火,灾后,裨灶又请拿宝玉去禳祭,以为否则又将有大火。子产还是不听。郑人纷纷替裨灶说话,连子产的同僚也来质问,子产答道:" 天象远,人事近;它们是不相关涉的。怎能靠天象去预知人事?而且裨灶那里懂得天象?他胡说得多了,难道不会偶中?"次年,郑都大水,郑人纷传时门外的洧渊有二龙相斗,请求祭龙。子产不许,回道:" 我们争斗,碍不着龙;为什么龙争斗却碍着我们?" 上面讲的都是子产在内政上的措施。但最费他心力的却是对外的问题。在这方面他集中了全国的专才。

当时冯简子最能决断大事;游吉长得秀美,举止又温文,宜于交际;公孙挥熟悉外国的情形,又善于措辞;裨谌最多谋略,但他要在野外才能想好计,回到城中便如常人一般。子产遇着外交大事,大抵先向公孙挥询问外国的情形。并令他把该说的话多多预备;然后和裨谌乘车到野外筹画;筹画所得请冯简子决断;办法决定了,便交游吉去执行。因此郑国在应付外人上,很少吃亏。

前五四一年,楚公子围(后来的灵王),领着一大班人马来郑都骋问并且娶亲,要入居城内的客馆,经子产派" 行人" 去劝说,才答应驻在城外。到了吉期,公子围又要率众人入城迎接新妇,郑人越疑惧。子产又派行人去说道:" 敝邑太窄小,容不了贵公子的从人。请在城外扫除空地,作行礼的场所罢。" 公子围的代表,以面子关系为理由,坚持不允。郑人便直白说道:" 小国没有什么罪;惟倚靠外人才真是罪。本来要依靠大国保障的,但恐怕有人不怀好意,要计算自己。

万一小国失了倚靠,诸侯不答应,要和贵国捣麻烦,那时小国也是过意不去的。

" 公子围知道郑国有备,只得命众人倒挂着弓袋入城。对强邻戒备,那是子产永远不会放松的。前五二四年郑都大火时,他一面派人去救火,一面派大兵登城警备。有人说:" 那不会得罪晋国吗?" 子产答道:" 平常小国忘却防守就会危亡,何况当着有灾难的时候?" 不久晋人果来责问,说晋君正在替郑人担忧。郑兵登城,是什么意思?子产给他解释了一番,最后说道:" 若不幸郑国亡了,贵国虽替担忧,也是没用的。" 前五二九年,晋君乘着楚灵王被杀,楚国内乱之后,大会诸侯于陈国的平丘,子产代表郑国赴会。将要结盟时,子产突然提出减轻郑国军赋的要求,从正午一直争到昏黑,晋人到底答应了。会后有人责备子产道:万一晋人翻起脸来,带着诸侯的兵,来讨伐郑国,那时怎办?子产答道:" 晋国政出多门,尚且敷衍不过来,哪里有工夫向别国讨伐。国家若不挣扎,便愈受欺凌,还成个什么国家?" 子产不独是一个实行家,而且是一个能够化经验为原理的实行家。有人问他为政的道理,他说:" 政治好比庄稼的工夫,日夜要筹度;起先筹度好就做到底,从早到晚苦干,可别干出了筹度的范围,如像耕田不要过界;那就很少有错失了。" 有一回子皮要派一个子弟去做邑宰。子产说:" 他年纪太小,不知道行不行。" 子皮回答道:" 这人老实,我爱他,他断不会背叛我的。

让他去学学,便渐渐懂得政事了。" 子产说:" 那不行,人家爱一个人,总要使他得到好处;现在你爱一个人,却给他政事,好比叫一个还没学会拿刀的人去切东西,只有使他受伤而已。假如你有一匹美锦,你必定不让人拿来练习剪裁。要职和大邑是我们身家性命所托庇的,就可以让人拿来练习做官吗?" 前五二二年,子产死。死前,他嘱咐继任的人道:惟独非常有德的才能靠宽纵服人。其次莫如用猛力。你看火,因为它猛烈,人人望见就怕它,故此因它致死的很少。但水,因为软弱,人人都去狎玩它,故此因它致死的很多。

子产的死耗传到鲁国时,孔子含泪叹道:" 古之遗爱也!" 他和子产却未曾会过一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