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银票、喜翠与变革(13)

1911 作者:王树增


地方官制改革直接触及的是各省督抚的利益。因此,朗润园里的官制编制馆连续出台了几个方案,全部被地方督抚们以各种借口否定了。最后的结果是,编制馆大臣奏请慈禧太后,说各省情况不同,民智未开,人才缺乏,经费紧张,如果全面改革实有困难。现在来看,只有东三省,不但是祖宗的发祥地,也是国防军事重地,况且那里民风古朴,地广人稀,无论怎么改革都不会有太大的麻烦,建议将东三省作为地方官制改革的试点。慈禧太后批准了这一建议,命令派人去东三省考察改革地方官制。

朝廷派出的人一满一汉:满族贵族是农工商部尚书载振,汉族大吏是袁世凯的莫逆之交、民政部尚书徐世昌。

袁世凯意识到,自己挽回损失的时机到了。

他之所以这么认为,还是缘于对皇亲国戚的了解:受贿个个贪得无厌,渔色个个胆大包天。

更加便利的条件是,载振是庆亲王奕劻的儿子。

天津有个唱梆子的通县籍女伶,名叫杨喜翠,姿容丰丽,歌喉婉转,恰值青春,身价极高,惹得公子哥们终日紧追不舍。天津一位痴迷得神魂颠倒的阔公子,曾作《菩萨蛮·忆杨喜翠》二阕。阔公子闲极无聊本是寻常事,但这位阔公子后来竟然看破红尘成为一代名僧,即弘一法师,由此可见杨喜翠当年的魅力足令我佛不定:燕支山上花如雪,燕支山下人如月,额发翠云铺,眉弯淡欲无。夕阳微雨后,叶底秋痕瘦,生小怕言愁,言愁不怕羞。

晓风无力垂杨柳,情长忘却游丝短。酒醒月痕底,江南杜宇啼。痴魂销一捻,愿化穿花蝶。帘外隔花阴,朝朝香梦沉。载振与徐世昌路过天津。

当时,袁世凯的心腹段祺瑞任巡警总办。

段祺瑞花了不少银两摆出豪华宴席,宴席间少不了堂会演出,唱堂会的正是这个“花照四座”的杨喜翠。

喜翠迷住了庆王府的公子载振。

段祺瑞即刻双管齐下,以十万白银送给奕劻作为寿礼,又以十万两银子将杨喜翠赎出。

待徐世昌和载振从东北返回再过天津小驻时,年仅十九岁的杨喜翠被送进了载振的房间。

其时,载振和徐世昌同住一间行馆的大套房内,套房中间只隔着一间堂屋。杨喜翠被送进来的第二天,徐世昌装作什么也不知道,早起直接走进了载振的房间。载振立刻有些脸红,忙让杨喜翠向徐世昌行礼,然后说:“小弟荒唐,大哥见笑。”徐世昌随即拿出一张银票说:“我是来道喜的。”

自此,庆王府里的父子俩都变成了袁世凯的掌中玩物。

东三省官制改革方案没有任何悬念:徐世昌为东三省总督,朱家宝为吉林巡抚,段祺瑞为黑龙江巡抚,唐绍仪为奉天巡抚。

此四人都是袁世凯的北洋心腹。

慈禧太后竟然批准了这项任命。

任命发布之后,徐世昌立即以加强边防为名,命北洋主力全部开往东三省。

就此,袁世凯丢失的北洋军权又重新到手。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看不透袁世凯的玄机。

引发巨大政治风波的还是汉大臣瞿鸿禨。

瞿鸿禨,一个性格倔强、特立独行的大吏。令人惊异的,不是这位出身耕读之家的朝廷宠臣年少得志,而是他竟然能在晚清混浊不堪的官场上始终两袖清风。瞿鸿禨二十一岁中进士,被称为“天下才”,仕途一路顺利,一九○一年入军机处,成为慈禧宠信的朝廷重臣。清代官吏的俸禄标准很低,少有哪个官吏不靠受贿过日子,唯独瞿鸿禨位居高官多年,却没人敢进他的府邸行贿,门生故旧也不敢向他求情办事。袁世凯为了拉拢这位军机大臣,多次派人上门送礼,都被瞿鸿禨严词拒绝。瞿鸿禨的儿子结婚之际,袁世凯认为这是一个好机会,试探性地封了个八百两的红包,谁知瞿大人连八百两的面子也不给,如数给袁世凯退了回去。袁世凯不明白了,天底下怎么会有不认银子的官员?大清朝的官场中竟然真有对银子不屑一顾的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