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梁换日,也就是掉包计,就是用偷换的办法,暗中改换事物的本质和内容,以到达蒙混欺骗的目的。这是小人做坏事常用的伎俩。
宋朝有“狸猫换太子”,在明朝也有类似的故事。
明朝宣宗朱瞻基的皇后,姓胡,举止得体,贤良温淑,是一位不可多得好皇后。宣宗还有一位贵妃,姓孙,深得宠爱。这个孙贵妃对自己没有坐皇后这个位置而一直耿耿于怀,仗着宣宗的宠爱,她想方设法挤掉胡皇后而自立。在此之前,宣宗一直没有皇子,那么只要孙贵妃能为宣宗生下一个皇子,就能名正言顺当皇后了。
于是,孙贵妃便想出一个偷梁换柱的计策来。当时有一位宫女被皇帝临幸后怀有了身孕,孙贵妃把这个宫女藏在密室之中,与外界隔绝,派专人送饭、照看。然后买通御医,对外号称怀孕,并伪装了许多怀孕的迹象。宣宗丝毫没有怀疑,更加宠爱孙贵妃。
十个月之后,在其他人眼中,孙贵妃终于十月怀胎产下一个儿子。私底下,孙贵妃已经派人处死了这个宫女,把那个孩子据为己有。就这样,这个孩子成了孙贵妃的“亲生”儿子,就是后来的大明英宗朱祁镇。孙贵妃也因此得以正位后宫,胡皇后被迫让位。
小人不仅狡猾,做出的坏事,其手段也是相当毒辣。孙贵妃用了一个无辜宫女的生命,换来了皇后的宝座,蒙蔽了多少人的眼睛。
秦始皇在位的时候,宫中有两个实力强大的政治集团。一个是长子扶苏、蒙恬集团,一个是幼子胡亥、赵高集团。扶苏为人宽厚,深得民心;而胡亥吃喝玩乐,不务正业。虽然秦始皇有意让扶苏做太子,但是他觉得自己身体一直不错,也就没有立太子,所以两个集团一直在争斗。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重。他要丞相李斯传达秘诏,立扶苏为太子。当时掌管玉玺和起草诏书的是宦官头儿赵高。赵高早有野心,看准了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故意扣压秘诏,等待时机。
几天后,始皇驾崩。在还没发丧之前,赵高找到李斯,说:“皇上赐给扶苏的信,还放在我这里。皇上的旨意,现在就我们两人知道,现在,立谁为太子,我和你就可以决定。”然后,赵高又说了:“您现在是丞相,扶苏宠爱的是蒙恬,到时候扶苏做太子了,一定会重用蒙恬,你的位子能做得稳吗?如果胡亥做了太子……”李斯脑子突然发热,也就答应让胡亥做太子。于是,赵高制造假诏书,赐死扶苏,杀了蒙恬。
又是一个偷梁换柱的诡计。小人总是不择手段的,自私心太重,所以把自己的利益凌驾其他一切利益至上,由此做出的坏事令人胆寒,他们的下场也是人人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