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7. 跟别人借点力量

为什么好人总吃亏,为什么坏人常得逞 作者:公隋


小人利用别人,采取借刀杀人等毒招,或者踩着别人的利益往上爬,不惜牺牲他人的利益,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小人的手段阴险,但是如果通过正当手段借力,就像风筝一样,“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成大事的人,他们并不是比一般人智商高,而是懂得借用他人的力量。

有这样一位书商,曾巧妙运用了借力的方法,使自己的企业转亏为盈。

韦尔斯是一位书商,公司的效益长期不好,仓库里积压了一批书。

有一天,韦尔斯看新闻,看到总统在发表讲话,突然一个想法冒出来:何不让总统来为自己的书作宣传呢!于是,他就给总统送了一本书,并且多次联系总统,问他对这本书什么意见。总统忙得不可开交,根本没时间看这本书,但是又厌烦屡次被打扰,于是就顺便回了一句:这书不错。听到这四个字,韦尔斯如获至宝,大做宣传:“现有总统喜爱的书出售。”还把“这书不错”四个字印在封面上。于是,手头的书很快被抢购一空。

过了不久,韦尔斯的仓库里又有一批书,他又按照前面的方式给总统送去一本。总统自然知道这个韦尔斯曾经做过的事,这次就不再上当。他还想借此机会奚落韦尔斯,就在送来的书上写道:“这书糟透了。”总统还是上了套儿,韦尔斯又大肆做宣传:“现有总统讨厌的书出售。”人们出于好奇争相抢购,书很快便全部卖掉。

第三次,韦尔斯再次把书送给总统,总统有了前两次被利用的教训,干脆紧闭金口不理不睬。这次韦尔斯的宣传词是“现有令总统难以下结论的书,欲购从速”。结果,书还是被抢购一空。

在这个故事中,书商借着有巨大影响力的总统的“评价”,成功地把书都卖出去了,借用的是别人的名声。

谈到“耐克”,人们并不陌生,在名牌林立的今日中国,耐克鞋可谓早已家喻户晓。然而,耐克鞋自己却没有直接生产过一双鞋,虽然总部在美国,但在美国却没有生产耐克鞋的厂房。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耐克的创始人菲尔?耐克原来只不过是一个“织鞋贩履”的小商贩,早期因为只经营日本运动鞋而使生意惨淡。然而菲尔?耐克善于思考,善于“借力”。他将公司人、财、物力等所有资源集中起来,全部投入到产品设计和市场营销两大部门,商界从此开始盛传耐克那充满传奇色彩的“借力”佳话。

当菲尔?耐克得知有人利用凹凸铁板压烤橡胶,再利用这种橡胶制作鞋底,这样造出的运动鞋既防滑又有弹性,极受市场欢迎。于是他为了拥有这项技术,断然花大价钱买入这种运动鞋的专利,耐克运动鞋从此一炮打响。占领了本土市场后,他又开始琢磨如何向国外出口耐克鞋。

国际市场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市场,众多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在内,为了保护本国的弱小产业,使它不至于被外来商品挤垮,都采取了高关税的贸易壁垒,从而拒“洋货”于国门之外。加上耐克鞋的高价位,打入国际市场在当时简直就像天方夜谭。然而耐克还是做到了。

他是怎么做到的呢?首先,耐克在爱尔兰物色到了合适的公司,于是通过“外包”的方式把耐克鞋的生产委托给他们,从而得以打入欧洲市场并巧妙避过高关税。然后他又以同样的方式将耐克鞋打人了日本市场……到了现在,耐克公司的员工就是坐着飞机在空中飞来飞去,不断把设计好的样品和图纸送到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外国企业,最后他们验收产品并贴上“耐克”商标,巨大的利润就滚滚而来。耐克的成功就是充分发挥了“借”的艺术。

菲尔?耐克在日本推行“借鸡生蛋”法取得成功后,更坚定了他向世界各地推行的决心。为了降低成本,菲尔?耐克把目光投向了工资水平、原料价格更低的发展中国家……

菲尔?耐克真是一个借力的高手!这种成功几乎都是借来的,不能不让人佩服!借力,是一种智慧,很多企业家的成功,都是借出来的。借力使力不费力,一点都没有错。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你不可能富得不需要任何人的帮助,你也不可能穷得不能给予别人帮助。”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个巨人就是前人。借助别人的力量,从而成就自己的事业,这才是高明人的做法。

但是,在这里还要强调的是对借力的正确的理解。

人需要“借”力。借力不仅是捷径,而且是互赢。但是只有把借力建立在提升和发展,而不是坐享其成的前提下,这个力才是具有价值的。借是手段,发展自己才是目的。如果颠倒了位置,则可能炫耀一时,而不能受益一世。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