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杀人者(2)

古玩战争之诈眼 作者:秦军


就像杜行面前的这一脉山坡上屹立着的颗颗壮树,从一粒不起眼的小种子就开始了等待……杜行忽然看到对面山坡的顶端有两个人。那两个人恰好背对着自己,悠闲自在地趴在山坡顶的几丛酸枣枝里。好生奇怪,已是午时,大热的天气,下地干农活的人都不挑这个时辰,这个季节都是一大清早沾着露水和下午歇晌起来等日头发黄后才下地干活,正晌午下田间做农活,会中暑。

这两个人肯定不是耕作劳累后趴在地头休息的农民,杜行依稀看到那两个人的中间架着一个白色的单筒望远镜,距离太远,杜行有些看不清楚,不能确定那两个人中间架着的究竟是望远镜还是单反相机的超长焦镜头。也许这是两个摄影发烧友,正在用大炮打鸟,山坡下跳来跳去的鸟,或是其他什么野生动物都是他们捕捉的对象。他们也许已经在山坡上趴了一上午,静静地等待着,就是为了捕捉到一张能震撼人心的画面。

杜行从车里拿出一本书坐回到老槐树下,深呼吸几口,尽量让自己静下心来,细细翻看捧在手中的书。

等待的过程,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若是你等待着入手收藏一枚汉代铜镜,你肯定会刻意地去了解很多关于铜镜的知识。

杜行亦如此。杜行需要提高自己鉴定青铜器的知识。

收藏就是这样,你可以口若悬河地在朋友面前吹嘘自己的鉴定眼力有多高,你可以唬得住古玩商贩,甚至你可以蒙骗过所有人,但你永远骗不了自己。

你知道自己懂多少。

杜行捧在手中翻看的这本书名叫《鉴彝考心》,手抄本,软皮封生宣页,书中内容和封面上的鉴彝考心四个字全部为杜行的大伯杜承序亲笔所书。书中所载内容乃杜承序自年轻时开始学习鉴赏青铜器,一直到现在感悟积累出来的鉴定青铜器心得。

书内前边的页面里几乎页页有批注,越往后批注越少,书中后半至末尾部分,批注已经绝迹不见。这是因为书的前半部是杜承序年轻时鉴赏青铜器的经验心得,等杜承序年岁渐大,鉴定经验日臻成熟后再翻看以前的鉴定心得时,发觉其中不足之处颇多,感慨万千之余,却没有勾抹掉以前的心得另著,而是在以前错误的鉴定心得旁边用朱墨写下正确的鉴定手法及心得作为批注。

书内的朱墨批注为行书,笔势清劲英爽。正文为小楷书,工整匀称,丰腴秀丽,隶意十足,用笔明显是在临摹唐代书法家国诠。这种楷书中透着隶书味道的笔体,他的朋友们当年曾经戏称为“凯莉”,每每遇见杜承序打招呼时不呼其名而改口戏称“嘿,凯莉。”

翻开书,书中写到:

宋代鉴赏家赵希鹄所著《洞天清禄集》中云曰,青铜器被土掩埋数千年后,器物表面会生出一层锈,锈色青翠如云端竹林。青铜器的青翠锈色在上午时较为浅淡;到了中午,青铜器的锈色则变得翠艳欲滴,极为惹眼;过了中午,青铜器的锈色慢慢变淡,恢复如初。若是青铜器在水里浸泡了数千年之久(埋藏青铜器的地下浸入地下水,年长日久形成水坑),其表面的锈色会呈现纯绿色,莹润如玉,若是青铜器入水时间不甚久远,未足千年,则器具表面的锈色绿而不莹,燥而不润。

注:壮年时闻赵希鹄曰彝器锈色午变,心神向往,遂发奋寻觅,寐以求得色幻之器,然,老夫眼珠子都盼得翠艳欲滴了,也未见未闻天下有此神器,此乃赵希鹄故意将彝器锈色描得神乎其神,呵,老夫当年居然信以为真。至于铜锈入土千年色青翠,入水千年则纯绿,更是故弄玄虚,铜锈之颜色五彩斑斓,绿,青,蓝,红,黑,紫等等,其中各种色系又不尽相同,或同一器表共发多色。青铜器生锈后会产生什么颜色完全取决于青铜器的铜锡比例、埋藏环境的干燥湿润,以及青铜器埋藏时所接触的物体等等。赵希鹄著《洞天清禄集》,为天下首册有针对性的鉴定书籍,却集天下彝器仅分两色,不解其用意何在。误人匪浅!可叹至今仍有大量收藏者将赵某此段之言奉为金科玉律,偶有劝之仍执迷不悟,不离不弃,似追星粉丝般病入膏肓,难以自拔。唯有碰得头破血流,散尽家财,方能自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