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节:大国崛起的文化条件(2)

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 作者:李洪峰


再看英国31。英国的崛起,靠的是高度发达的工业文化。英国是一个岛国,地处欧洲的边缘。相对于欧洲大陆的其他国家而言,其自然资源并不占明显优势。但英国在18世纪就开始了工业革命,它是全世界第一个步入现代化的国家。先进的工业文明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生产了世界上53%的铁、50%的煤,制造业占世界的20%。随着殖民扩张的不断扩大,英国的势力和影响几乎遍及全球,其殖民地的面积超过本土面积的10倍,成为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钱乘旦、许洁明撰写的《英国通史》对此作了充分论述。工业革命首先表现在生产工具的改变。1733年约翰?凯伊发明飞梭,织工一个人可以完成织机上的所有工作,不需要找助手帮忙。1764—1767年詹姆斯?哈格里夫斯发明了一种机械,可以使一个人同时捻动几个纺锭,从而使纺纱效率提高了几倍。这种机械叫“珍妮纺纱机”,珍妮是他女儿的名字。1769年查理德?阿克莱特发明了一种水力纺纱机,他让棉花通过滚子碾压成细线,再在旋转的锭子上捻成纱。由于使用水力,纺纱的速度再次提高,节省了大量的劳动。10年后塞缪尔?克朗普顿结合珍妮机和水力机的长处发明“骡机”(意为两者的结合),使纱线又细又结实,大受用户欢迎。而在差不多的时间里,阿克莱特又发明了梳棉机和绕棉机,使纺纱的准备工序也实现了机械化。这些机械的发明使织布工序的速度落在了纺纱工序之后,于是在1785年由牧师爱德蒙?卡特莱特发明了动力织布机,使用蒸汽作动力。蒸汽机的出现是划时代的大事,詹姆斯?瓦特完成了这次技术变革。英国采矿业一直在使用一种叫“纽考门蒸汽机”的动力装置,可以借助蒸汽的冲力把矿井中的积水排到井外。1763年瓦特开始改造这种装置,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终于造成可以连续动力的蒸汽机。蒸汽机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生产力的一次巨大飞跃,人类能够使用自己创造的动力来驱动机器,从而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机器制造业的出现则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从这时候起,用机器生产机器,再用这些机器去生产其他产品,就成为人类生产的主要形式了。除了工具的改造、机器的出现、人造动力的运用之外,工业革命还引发了许多新技术,形成技术革命的第一次高潮。此外,工业革命还包括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这同样也提高了生产力,并且更深刻地影响着社会变革。在工业革命中,“工厂化”是一个重大的变化,没有工厂化,工业革命就不会那么彻底。1771年阿克莱特在克莱普顿建立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工厂”。他所设计的水力纺纱机必须使用水力,因此他在河边建造一座厂房,在厂房里安置许多纺纱机,让一台水轮机同时带动所有织机。由此,一种新型的工业组织形式就出现了,它的本质不在于使用机器,而是创造了一种新的工作场所。在这样的一个工作场所中,工人们听从机器指挥,随机器的转动有节奏地劳动。在这个工作场所中,工人们必须是守纪律的,按固定的工作时间上下班,一个工人不按时就会延误整个工序,因此他们必须养成集体劳动的习惯,不可以自由散漫。工厂制最早在纺织业出现,后来蒸汽动力取代水力,工厂就从乡村搬进了城市,并很快向各行各业扩展。各行各业都相继实行工厂化,比如家具、成衣、靴鞋、车辆等等。1872年,有一份官方的调查报告说,采访者询问了2540789人,其中2010637人说自己在“工厂”工作。迄至此时,工厂化过程已基本完成了,它与机器的使用、蒸汽动力的出现共同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同时又改变了整个社会生活。

从技术层面上说,工业革命还包括交通运输的进步。与公路同时兴起的是运河,其目标是改进内河运输。但更重要的是铁路的建设。铁路改变了英国社会,这不仅体现在成百倍增加的运输量、数十倍提高的运行速度上,也不仅体现在把全国交织成一张铁路网,从而把各地区不分远近连成一体上;它还改变了人的思维模式,改变了人对生活的看法。铁路改变了时间和空间概念。火车还进一步教会人们遵守纪律,因为铁路本身就体现着强制,纪律是火车运行的基本前提。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