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真正的红颜祸水:骊姬之乱(1)

东周列国那锅粥(第二碗) 作者:天际孤鸿


申生的倒霉开始了

当上正宫娘娘的骊姬自然是挖空心思地想让儿子做太子。

不过太子的废立比夫人的废立还要严重。虽然这么说不完全正确,简单比喻,后者无非是后宫换了个女人做正房而已。只要老大不糊涂或自认为不糊涂,便镇得住老婆和外戚。大不了狠下心搞个殉葬,要是老大死前着实放心不下,让老婆陪葬也不难。而前者可是关乎国运之延续,国家之未来。

老婆可以全部陪葬,儿子却不能全部杀光—这就是夫人和太子在政治上的最大区别。

最完美的太子条件便是—又是第一夫人的儿子,又是大儿子,也就是“又嫡又长”。骊姬的宝贝儿子奚齐现在也算混成了嫡系,可惜天生就不是大儿子。他有3个哥哥,重耳、夷吾、申生。

当然,理论上他也可以变成大儿子。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3个哥哥都杀掉。

都说龙生九子,晋献公最后凑巧就是生了9个儿子。可怜,却没活几个。

之前说到,老妈骊姬为了儿子当太子,用尽一切办法,其中便有陪人上床。这个敢上老大女人的男子叫优施。优是职业,施是名字。因为出生时是贱民一个,所以没有姓氏。

“优”这个职业大家应该是很熟悉的,古代的“优”便是如今的艺人。现在深受中国文化熏陶的日本还把演员称做“优”,按性别分为男优、女优。比如AV女优(这也是之所以说大家会熟悉的原因,坏笑飘走)。

优施年纪轻轻,俊俏得很,受到献公的喜爱,特授VIP通行证,出入宫闱无阻。骊姬就想利用优施受宠于献公,宫内宫外来去自由的优点。这忙也不会白帮,除了数夜春宵之外,还私授官爵,信口开河地许诺,只要奚齐做了太子,日后即位继承大统,便可给优施高官厚禄。优施就这样投入了骊姬的阵营,替说好话,帮着跑腿。骊姬让优施外通二位大臣,梁五和东关五,人送外号“二五”。两人都是晋献公在朝堂之上的宠臣。

就这样,骊姬、优施、二五,这个一女三男的“四人帮”组成了“铁三角”,分别在寝室、娱乐室、朝堂,进行三维立体式的公关攻势。外加买通各大媒体,搞定各大网站,招募枪手,引导舆论方向。

行动目标—改立奚齐。

既然夺太子之位不容易,就得下番苦心,动点脑子。优施倒有一计,献于骊姬。骊姬听罢,觉得可行,就拿出私房钱,让优施带出宫去,做活动经费。该专项资金主要针对二五,如此关键时刻,一定要稳住二人。

优施带着慰问金先往梁五之家,表示这是夫人所赐。梁五当然知道得人钱财、替人消灾的道理。马上就问:“夫人有何吩咐?”

优施把自己的计谋说了一二,梁五点头表示同意,然后提议:“最好赶紧找东关五商量商量,一起出力。”

优施笑笑,表示夫人也是这个意思,给东关五的公关费都准备好了。于是两人开车到了东关五之家。一丘之貉,一拍即合。三人商议停当。

第二天,梁五对晋献公进言:“曲沃是先君宗庙所在,蒲地和屈地又是靠近戎狄的边疆要地。此三处不能无主,不如让太子申生出守曲沃,重耳和夷吾分守蒲屈。老大则居中指挥,喝茶扯淡看报纸,上网聊天看电视,不亦乐乎。”

晋献公听了很开心,转脸去问东关五:“太子不留在老子身边,行吗?”

东关五赶紧回答:“这多好。太子是老大的第二生命,曲沃则是晋国的第二都城,太子不去,谁去?”

献公点点头。又一想,这曲沃倒是个好地方,申生去了照样好吃好喝。可蒲屈两地连个城郭都没有,让大儿子和二儿子去受苦,这不成发配了吗?

东关五又解释:“不城则为荒野,城之即为都邑。没城郭,就建个城郭。咱有钱,造个摩天大裤衩都行。怕什么?”

献公有些心动了。二五见机,同声祝贺:“晋国又增二城,恭喜老大。”

老大听完贺词,着实满意。马上下令—

1. 申生去曲沃,太傅杜原款随往,赵夙为其增城;

2. 重耳去蒲地,狐毛随同前往,士为其筑新城;

3. 夷吾去屈地,吕饴甥跟着走,士为其筑新城。

赵夙一门心思地增筑了曲沃,墙更高池更深,曲沃重命名为“新城”。蒲屈两地就没那么好运,土木专家士草草了事,连手下都诧异,如此重要的国家建设项目都敢做豆腐渣工程?!士颇有先见之明,他狡黠一笑,断言道:“数年之后,此为仇敌,何为固也?”

就这样,仨年长的儿子都去了外地,离开了首都。起码在献公跟前,岁数最大的儿子就只有奚齐了。

诡计的第一步成功实施,马上进入第二个环节—借刀杀人。

借谁的刀?

谁的刀都行,只要能灭了申生。

“四人帮”提议,应该让太子历练历练,不如领兵打仗。献公点头同意。原来周天子钦定时,准许晋国有一军的建制。现在献公为了历练太子,也不管天子的最高指示,擅自再扩一军。自己将一军,为上军。太子将一军,为下军。新军操练已毕,太子申生得令,带着赵夙、毕万,出兵攻打耿、霍、魏三国。

申生一听,吓了一跳,平生第一次出兵就给这么重的任务指标。虽然都是些蕞尔小国,一举要灭仨也忒难了点。

当然要难,不难怎能战死沙场呢?这就是“四人帮”要的效果。

令人吃惊的是,申生在手下帮助之下,所向披靡,剿灭三国,凯旋而归。时年西元前661年。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