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毛泽东戴大口罩出门
随着朝鲜战争、土地改革运动逐渐步入尾声,1952年9月,毛泽东提出了从现在起开始向国家资本主义过渡的思想,准备开始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以实现国家工业化宏图。为了迎接这个经济建设高潮的来临,对全面建设的宏伟规划进行酝酿,毛泽东决定亲自去各省进行调查研究。
10月,毛泽东乘坐专列离开北京,开始第一次南下视察和调查研究。
次年2月15日,他再次去湖北进行调查。
在武汉三镇,毛泽东和中共湖北省委负责人李先念、王任重等人谈论了要在长江架设大桥,解决工业建设所需的南粮北煤的运输问题,甚至还提出要在长江修建一座大坝的宏伟构想。这些建设项目鼓舞着人心。
过完春节后,毛泽东一再要求到民间去看看。经过商量,随行的中办主任杨尚昆和公安部副部长杨奇清表示同意,但从警卫和安全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个条件,那就是必须戴上口罩。
这一日,毛泽东戴了口罩,在湖北省委负责人和警卫班战士们的簇拥下,前去游览龟山、蛇山。
此时正值春节,游人非常多。
李银桥、李家骥、赵鹤桐、张仙朋等卫士随着毛泽东从黄鹤楼下来。张仙朋对毛泽东说:“主席,看样子今天是庙会,人真是多!你怕不怕?”
“怕什么,是好人就不要怕。”毛泽东笑笑说,“若有坏人,我们就给他个突然袭击。”说罢,又继续向前走。
毛泽东等人走着走着。猝不及防,一个小孩子突然高声喊起来:“毛主席!他是毛主席!毛主席万岁!”
原来参观黄鹤楼时,一家人带着孩子出来春游。小孩子的眼睛非常尖,见着一个高高大大的人戴着口罩,觉得十分奇怪,他为啥戴着大口罩呢?一双大眼睛朝着他忽闪忽闪。过了一会儿,虽然隔着口罩,她居然把毛泽东认出来了,于是尖着嗓子喊起来。
这下子不得了!群众哄然大乱,潮水一般地向毛泽东涌过来,并且相互惊喜地说:“毛主席来了!毛主席来了!”顿时,毛泽东的前后左右变成了人的海洋。
李银桥、李家骥等卫士们和湖北省委派的警卫人员“呼啦”一下围住了他,随行的罗瑞卿、李先念、杨尚昆等人也慌了手脚,立刻向毛泽东靠拢,在卫士围成的圈外又围成第二圈。大家只有一个念头:尽快保护毛泽东安全脱离。
可是谈何容易。
毛泽东的周围已是万头攒动,人挤人,挤成了团。谁都想见一见毛泽东,目睹他的面容。卫士们和干部们前呼后拥,使出全身力气往山下挤去。人太多了,到处是兴奋的人们,大家随着人群的涌动而摇晃着,但怎么摇怎么歪也摔不倒。就这样,警卫员们护卫着毛泽东,人挤人地朝山下一点一点地移动……
战士们高喊着,连拥带挤,不知挤出多少汗,头都挤晕了。赵鹤桐随身带的两个铁壳暖水瓶也被挤扁了。好不容易,毛泽东随着他们终于到达了江边。
卫士们分开一个缝,保护他上了船。
毛泽东一登上船,便摘去口罩,回转身子,向岸边的群众招手致意。顷刻之间,群众见“大口罩”果真是毛泽东,如大海一般起伏,掌声雷动,“毛主席万岁”的声音直冲九霄,震耳欲聋。那种狂喜之态简直无法形容。
这一次黄鹤楼历险,让大家惊魂未定,万一发生踩踏,后果不堪设想。事后,罗瑞卿和杨奇清深感不安地向毛泽东作检查,说:“我们安全保卫工作没搞好。”
毛泽东把自己和人民群众比作鱼和水的关系,他喜欢这种鱼入大海的感觉,只有和人民在一起,才快乐、高兴;外出时,保卫部门派车开道,想把他和群众隔离开来,他就生气,甚至大发脾气——他的这种生气、发脾气,并不是“鬼做”(武汉方言“作秀”之意),而是发自内心的,是一种“鱼”渴望与“水”在一起的不自觉反应。此刻,他闻言他们作检讨,不仅丝毫没责怪他们,还笑呢,只说了一句话:“真是下不了的黄鹤楼。”
湖北的调查很快就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