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自我心像?它是在自我认识或自我意识的基础之上形成的,也可以说是自我认识或自我意识的一部分。简单地说,自我心像就是对“我是谁”的认知,它的作用就在于,你认为自己是怎样的人就会推动你成为怎样的人,它能促使你向这方面发展。
自我心像是根据过往成功或失败的经验、他人对自己的反应和评价而不自觉形成的。虽然是不经意间形成的自我心像,但人们往往依据它来判断并指导自己的行动,很少怀疑它的可靠性。因此,如果你的自我心像较低,你就会逐渐沦为一个平庸者,因为你的内心深处正是这样认为的;如果你的自我心像较高,那么在你的心中就会充满骄傲,会相信自己是最棒的,从而在行动上活力四射,积极向上。显然,自我心像较高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
可见,自我心像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多么巨大。如果你不满足于现状,如果你还有奋斗的愿望,那么,改变自我心像就能够帮助你迅速提高。
积极的自我心像有利于自我提高,而消极的自我心像只会让你沦为平庸。可以说,拥有积极自我心像的人才能取得成功。
1862年9月,美国总统林肯签署并发表了将于次年1月1日正式生效的《解放黑奴宣言》。在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之后,一位记者采访林肯时问他:“据我所知,上两届总统都曾想废除黑奴制,《宣言》也早在他们那时就已经起草好了,可是他们都没有签署它。他们是不是想把这一伟业留给您,让您成就英名?”林肯回答:“可能吧。不过,如果他们知道拿起笔需要的仅仅是一点勇气,我想他们一定会感到非常懊丧。”林肯说完匆匆走了,记者一直没弄明白林肯这番话的含义。
直到1914年林肯去世多年之后,记者才在林肯留下的一封信里找到了答案。在信中,林肯讲述了幼年时的一件事:“我父亲以较低的价格购买了西雅图的一处农场,地上有很多石头。有一天,母亲建议把石头搬走。可父亲却说,如果可以搬走的话,原来的农场主早就搬走了,也不会把地卖给我们。那些石头都是一座座小山头,而且与大山相连。有一年父亲进城买马,母亲带我们在农场劳动。母亲说,让我们把这些碍事的石头搬走吧!于是我们开始挖那些石头。没过多久就全部搬完了。因为它们并不是父亲内心所想的小山头,而是一块块孤零零的石块,只要我们往下挖一英尺,就可以挪动他们。”林肯在信的最后说:“有些事人们之所以不去做,只是他们认为不可能。而这些不可能,只存在于他们的想象之中。”
不要给内心设限,有些人之所以不去做或做不成某些事,并不是因为能力不足,而是受到自我心像的限制,畏首畏尾,自己打败了自己。
一些成功学研究大师分析许多人失败的原因,不是因为天时不利,也不是因为能力不足,而是因为自我心虚。有的人缺乏自重感,总是自我责备,自我否定;有的人缺乏自信,总是怀疑自己的能力;有的人缺乏安全感,疑心太重;有的人缺乏胜任感,工作中缺乏气魄……这些人自我心像太低,他们真正的敌人是自己。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一个好奇心很强的男孩从鹰巢里偷偷拿出一只蛋带回父亲的鸡场,让一只母鸡来孵化,不久小鸡群里就出现了一只鹰。它整日和鸡群一起生活,等它渐渐长大后,内心有种奇特不安的感觉,它认为自己不是鸡,有一种想飞的感觉。直到有一天,一只鹰翱翔在鸡场上空,小鹰感到自己的双翼有一股奇特的力量,它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情,展翅飞上了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