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专心于生活上的攀比必然导致学业、工作上的荒废。有些学生经受不住城市奢华生活的诱惑,开始追求物质上奢华的享受,经常逃课在外跟一群狐朋狗友混在一起。“学习无用”的荒谬理论也开始在心中滋生,最后必然不学无术、走上歧途。不仅无益于国家社会,还可能违法犯罪、危害人民。
4、盲目攀比让我们丢弃了远大的抱负,崇高的理想。过度的生活上的享受使人腐化变质,消磨人的意志。当我们痴迷于在物质上跟别人比个高下的时候,当初的远大抱负、崇高理想就会被抛在脑后,因而大叫“郁闷”,变得麻木,看不到前途的所在。
5、盲目攀比让人的精神变得越来越焦虑不安。人总是在追求一些虚幻的东西,在现实的生活迷失了自我,随着攀比心的增强,自身的经济压力越来越大,精神也会备受折磨。为求达到目的,甚至会铤而走险,最后抱憾终身。
攀比心理使人的思想发生了一些变化,有时候人为了面子与虚荣,追求一些不切实际的事物,这样就给自己造成了压力。有首歌唱得好: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其实,每个人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踏踏实实地生活。面对来自外界的刺激,我们要学会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让自己保持冷静与清醒的头脑。放下盲目攀比的心理,使自己在健康的环境下快乐地成长。
用别人的标准衡量自己,就像穿了小鞋走路
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喜欢用别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当发现自己不如别人时,便会产生心理不平衡感,进而苛刻地要求自己一步步地接近这个标准。殊不知这种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毕竟,别人的标准未必适合自己,这就如同穿了只小鞋,怎么着都不会舒服一样!
老陈早在是小陈的时候,就在县机关里上班。那时,他和他的一位同学都是从机关的基层干起,可是没过几年,人家就被调到市里去了,后来又一路顺风地到了省里,官是越做越大,人也越来越意气风发。
可是老陈呢,他的运气就不那么好了,他在那个位子上一待就是20年,从年纪轻轻眼看熬到了斑斑白发,却还只是个小公务员。他想起和自己同时毕业的那位同学如今已经是省里的领导了,心里就嫉妒得发狂,自己哪方面比他差?想当初在学校的时候,自己门门功课都比他好。再想想俩人天壤之别的今日,老陈就极为憋气,心里就像猫抓一样难受。
有一天下班,他心情不好就去了一家餐馆,一个人在那里喝闷酒。因为人多,有人就坐在了他的对面,看他闷闷不乐,就搭讪问他:“看您心情不好,为啥事发愁呢?”
老陈一仰头把一杯酒喝了个底朝天,叹了一口气说:“你不知道,我这辈子真够倒霉的,我在机关里熬了20年了,如今还在原地踏步。”边说边给自己的酒杯倒满酒,“可是和我一起毕业的同学早就爬到省机关了,你说我怎么这么命苦呢?他有什么能耐?他凭什么就受重用?不就是嘴巴甜一点吗?”
在这个故事中,老陈看到并不比自己优秀的同学却步步高升,而自己却没有任何进步,产生了严重的心理不平衡。试想一想,如果他没有同他的同学相对比,即便不能升官,他也不至于如此斤斤计较,也不会如此地失落。说到底,这是老陈在拿别人的标准衡量自己,要求自己,这就如同穿了一双不合脚的小鞋,越往前走越觉得不舒服,如果还一味地硬要往下走的话,那么就会更大的痛苦在等着自己呢!
你应该清楚地知道自己是独一无二的,你不“像”任何一个人,也无法变得“像”某一个人,也没有人要你“像”某一个人。
上帝并没有按一个标准去造人,他使人类有个独特之分,有高矮、大小、肥瘦、黑白、红黄之别,他并不偏好某个大小、形状与肤色。有一次林肯说:“上帝一定爱普通人,因为他造了许许多多。”这句话错了,并没有所谓的“普通人”,人没有所谓“高级”或“普通”的格式。如果他说:“上帝一定不爱普通的人,因为他造了许许多多。”这句话或许更接近事实。
请不要拿别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因为你是你自己,而不是别人;同样的,别人也不应该用你的标准来衡量他们自己。当你真正地明白了这个道理时,你内心深处不如人的自卑感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