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小胜凭智,大胜靠德(2)

立业先立人,立人先立德 作者:杨佩昌


 

牛根生说过一句颇具哲理的话,那就是“人不能把金钱带入坟墓,但金钱却可以把人带入坟墓。”这句话是他一生对于金钱的真实认识,也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他坚持认为聚财令人散,而散财则使人聚。也正是由于他这种超然物外的高尚境界,使得他跑出了蒙牛的速度,创造了中国企业的奇迹。

3年时间,蒙牛乳业从行业排名千名之外跻身四强,并成功打造出一个中国驰名商标。1999年,蒙牛乳业成立当年便实现销售收入4365万元;2000年,二期工程投入使用,实现销售收入2.94亿元;2002年,蒙牛的三期工程竣工,销售收入突破20亿元;2003年更是达到51亿元。

正如大多数画家、书法家难以在短期内成就自己的惊世杰作,而需要长期的厚积方能达到薄发的良好效果一样,牛根生之所以能够领跑出蒙牛速度,也是一个长期积累的结果。蒙牛的创业团队有四五百人来自伊利集团,从事乳业管理的时间非常长。牛根生自己从事乳业25年,在牧场5年,在伊利集团16年,在蒙牛发展4年多时间,一共是25年。因此,蒙牛不是一个年轻的公司。因为他的领导团队都具有丰富的乳业管理经验,而牛根生的成功就在于充分将这些人聚焦在了一起。

1999年,《中国证券报》刊登了这样一则公告:“鉴于公司生产经营现状,伊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牛根生同志不再适合担任该职,公司董事会决定对其予以免职。”此时,距牛根生1978年成为伊利的一名洗奶工,整整21年。然而,一纸公告将过去无情地割断了。1999年,牛根生有了创业的想法,因为他拥有最好的团队,这都是他在伊利通过散财聚来的人啊。

在伊利,他曾经拿过年薪108万元。但是,他没有把这笔钱存入自己的账户,而是与中层以上的干部分着花。在伊利的时候,他把给自己买车的钱给大家买车了,把发给自己的奖金给大家分了。因为散了财,他将这些经验充足、管理能力卓越的人都汇聚到了一起。这些与牛根生一起被伊利撤职,而赋闲在家的干部们心想:“牛总的钱,全部都给我们分着花,我们的钱交给他,有什么不放心的呢?”正是在这种心态下,那些领导干部,包括他们的亲戚、朋友和所有的业务合作伙伴就把钱都拿过来了。就这样,创业的资金在瞬间积聚在了一起。五个月以后,蒙牛的资本由注册时的100多万变成了1300万。

2004年6月10日,蒙牛集团在香港顺利挂牌上市,一共发行3.5亿股。当时,香港主板市场低迷,蒙牛跑赢大市,激活了一度低迷的香港股市。于是,国际认购踊跃,在价格区间的最高端定价,即每股3.925元,募集了将近14亿元人民币的资金。蒙牛集团管理层的大多数人,立即成为了“百万富翁”、“千万富翁”。而个人持股6.1%的牛根生,一夜之间身价过亿。但是,在他事业、财富如日中天的时候,他捐出了自己的全部股份,而且辞去了蒙牛集团总裁的职务。细细想来,这一切,其实都与他的处世哲学“财聚人散,财散人聚”密不可分。

绝大多数企业,最初成立的时候情况其实都差不多,几个小兄弟,几条破枪,每个人总共也发不了几发子弹,就和正规军干上了。可是,这后面的差距逐渐就扩大了,有的人越干声势越大,有的人越干动静越小。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有一条很有共性,那就是“财聚人散,财散人聚”。

企业所获得的第一个战利品,也许只不过是锅盖大的一块蛋糕。可是,这第一块蛋糕的分割却很有学问。假如领头的将军切去五分之四,只给冲锋陷阵的弟兄们留下五分之一,你说下一次这个仗还怎么打?有的人抱怨,有的人怠工,有的人想走,有的人说闲话,这第二仗还没开打呢,人心就先散了。所以,古人说“将欲取之,必先予之”;佛经也说“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这世界上挣了钱的有两种人,一种是“精明人”,一种是“聪明人”。精明人竭泽而渔,企业第一次挣了一百万,80%归自己所有,然后他的手下受到沉重打击,结果第二次挣回来的就只有八十万。聪明人放水养鱼,他第一次挣了一百万,分出80%给手下人,结果,大家一努力,第二次挣回来就是一千万!即使他这次把90%分给大家,自己拿到的也足有一百万。等到第三次的时候,大家打下的江山可能就是一个亿。再往后就是10个亿。这就叫多赢。独赢使所有的人越赢越少,多赢使所有的人越赢越多,所以,“精明人”挣小钱,“聪明人”赚大钱。“精明”与“聪明”,一字之差,谬以千里。

如果把企业比作一辆公共汽车,那么,创业者就只是这辆车上的司机而已,该车的核心目的是把来来往往的乘客运到他们想去的地方,只有乘客安全抵达目的地,司机才有资格收取车费。如果司机误以为自己是中心,乘客是陪衬,那么,整个定位就大错特错了。所以,“金本位”成不了企业家,“权本位”也成不了企业家,“人本位”才有可能成为企业家。

创业者天生不是孤家寡人。一个不关心他人的人,没有资格把别人的命运与自己捆到一起。即使勉强捆到一起了,也是悲剧多于喜剧。创业者要把原本的“异心圆”变成“同心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