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患无才,患无用焉。技显莫敌禄厚,堕志也。
大意
不要担心没有人才,要担心的是不会使用他们。才高技出却不能抵挡高酬的诱惑,人的志向就会被慢慢消磨掉。
实例一
东方朔巧辩求职位
东方朔是汉朝有名气的文人,特别是他的幽默机智很受汉武帝的喜欢。
东方朔就职郎中后,认为待遇太低,而且久不升迁,又无机缘接近皇帝,什么好处都捞不到,心中不免沉闷。
有一天,他正闷闷不乐,忽见前方来了一群侏儒,于是他一计涌现在心,走向那些侏儒,故作惊奇地说:“我告诉你们一个机密,大事不好了,最近朝廷要节省开支,说你们这些矮子无用,只能供人游戏,不能生产,白白耗费粮食,要让你们统统死去!”。
侏儒们听了,吓得个个面如土色,无计可施,一起请东方朔设法救命。于是他又伪装善良,向他们说:“你们只有赶快去恳求皇上,或者可以获得恩典,幸免一死!”
这时正好汉武帝经过这儿,因此侏儒们一齐跪到圣驾前,放声大哭,哀求饶命。汉武帝莫名其妙,细问之下,大怒,立传东方朔见驾,骂道:“你为何造谣?”
东方朔跪奏:“臣罪该万死!但有下情启奏皇上:侏儒身长三尺,俸米一袋,钱二百四十,臣身长九尺三寸,待遇竟然一样。如果这样,侏儒岂不穿吃得会撑死,而臣岂不将饿死吗?陛下如不补救,调整臣的俸禄,提高生活待遇,臣实在无法生活。”
汉武帝听了哈哈大笑,即令东方朔待诏金马门,管理宫廷宦官,从此升官加薪,侧身大夫行列了。东方朔造谣而加薪,终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俗话说:天才和愚蠢仅一步之差。这一步之别的主要原因,与其说智力不同,倒不如说是思维方式不同,以正确的方法进行思维,即便智力平平,也可以常常能够顺利达成自己的目的。
简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与缺点,用人者要善于观察,使自己的属下能在适当的位置发挥自己的才能,这样才叫会用人,而这样做的结果也会事半功倍,成绩就会突飞猛进。
实例二
孔子智言避阳虎
阳虎是鲁国季孙氏的家臣,由于拥有很大的权势,一心想成为一国之君。季平子去世后,他把皇位的继承者季桓子软禁起来。此后,阳虎一手遮天,成了鲁国幕后的国君,掌握着所有的实权。
当时,孔子主张的“仁政”,在社会上很有名气。阳虎为扩大自己的影响,希望孔子到自己手下做官,他几次邀请孔子商谈做官的事情,都遭到了孔子的拒绝。
原来孔子瞧不起阳虎,还和他有过小小的过结,阳虎曾经拒绝让孔子参加季氏家族举行的宴会,并且还奚落孔子的理论。现在,孔子看穿了阳虎囚君篡位的面目,决心不和他见面,想方设法避开他。
但是阳虎并没有就此放弃,他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当时有个礼节,诸侯赠赏礼物给士,假如士刚好不在家,那么他回来时,一定要亲自拜访诸侯,以表示感谢。阳虎故意趁孔子不在家时给他送去了一份厚礼,这样一来,孔子就会亲自登门拜见。可是他的如意算盘打错了,孔子“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趁阳虎出门在外时回访了他。
一次,孔子远远地看见阳虎朝自己走来,便转身往回走,可阳虎已经快步跑过来。
阳虎说:“你提倡‘仁’,但不帮助国家解决国家问题,你这是‘仁’吗?”孔子默不作声。阳虎见孔子没有说话,以为他心有所动,又问:“岁月不饶人,你现在上了年纪,却一次次错失送上门的机会,你这算聪明吗?你不是想干一番事业吗?现在我给你崇高的地位和享之不尽的财富,你还等什么呢?”
孔子回答说:“虽然我提倡‘学而优则仕’,也提倡‘仁’,但我还要看看我侍奉的国君是不是仁君,值不值得我去辅佐他!”
说完这句话孔子就离去了,只剩下阳虎自己站在那里发呆。
简评
每个人的人生追求和目的都不相同,人生志趣自然也是千差万别,孔子并没有被阳虎施予的利益诱惑,坚持自己的志向和道义,此所谓:“志不同,道不合。”用人也要特别的遵循这一点,要善于发现所用之人的需求,以此来满足他,才能真正地得到他们的衷心辅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