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处世沉着冷静才能反击有力

度心术与韬晦术全集 作者:公隋


 

人欺不怒,忿而再失矣。

大意

被人欺骗不要愤怒,愤怒只能让人一再失去自己的东西。

实例一

闵子骞心地善良感动后母

孔子的学生闵子骞很小的时候,他的生身母亲就去世了。父亲又给他找了一个后母。

开始,后母对闵子骞还过得去,自从她连生了两个儿子以后,对闵子骞就越发不好了。闵子骞经常受到后母的虐待。但是后母对自己的两个亲生儿子可好了,有好吃的,尽偷偷地给自己生的两个儿子吃。闵子骞不仅吃不到好的,还经常吃不饱饭。闵子骞是个极孝顺的孩子,他从不把自己受虐待的事跟父亲说。马虎的父亲也就不知道自己的大儿子天天在受罪。

一年冬天,后母给自己的两个亲生儿子缝了用棉絮做的棉衣,他们穿在身上暖暖和和的。给闵子骞穿的却是用芦花做的棉衣,闵子骞冻得直哆嗦。一天,闵子骞的父亲坐着他们兄弟三人拉着的车外出去干活。数九的天气,非常冷,西北风呼呼地刮着。闵子骞的芦花棉衣哪儿能挡住寒冷的西北风呢?他冻得脸色灰白,手都被冻僵了,一点也使不上劲儿。闵子骞的两个弟弟却因为拉车赶路,身上穿得又暖和,脸上直冒热汗,脸色红扑扑的。

父亲一看,弟兄三个同样干活,弟弟们热得直冒汗,闵子骞却冷得发抖。父亲连连夸奖两个弟弟干活卖力气,并认为闵子骞一定是在偷奸耍滑。父亲一气之下,竟用鞭子抽打他。

不料,那鞭子抽得狠了,抽破了棉衣,棉衣里的芦花飞了出来。父亲感到非常奇怪,从地上拾起芦花一看,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父亲沉痛地责备自己:“啊,原来,闵子骞在受冻,我干了些什么呀!”

闵子骞连忙安慰父亲:“父亲别生气,都是孩儿不好!”

“不,今天不干了!”父亲命令三兄弟,“都回家去!” 回到家中,父亲把后母叫出来,指着闵子骞身上的破芦花棉衣说:“这是你应该干的事情吗?你不仁不义,让我的子骞天天在挨冻!怎么配做孩子们的长辈,要你这心眼儿不好的妇人干什么呢?”闵子骞的继母羞得满脸通红,连连说是自己不好,请求丈夫和孩子们的原谅。

闵子骞的父亲在火头上,哪里肯依呀,坚持要把妻子赶回娘家去。闵子骞一看,心中非常不安,连忙跪在地上哀求父亲说:“母亲在您身边,只有我一个人寒冷,假如您赶母亲离去,那样,我们弟兄三人都将变得孤苦伶仃,受苦挨冻了!那样,不是更加糟糕吗?”

闵子骞的父亲听了,叹了口气:“唉——想不到我的子骞的心是如此善良!” 继母的两个儿子也苦苦哀求父亲,弄得父亲无可奈何,半晌说不出话。闵子骞哭拜在父亲面前:“父亲假如不肯原谅母亲,是子骞造成父亲嫌弃母亲,终归都是子骞不好,子骞向父亲请罪了!” 后母听了闵子骞的话,羞惭极了,连连对丈夫说:“今后,我再也不对闵子骞那样了!” 闵子骞的父亲这才重重地叹了口气,原谅了妻子。

从这儿以后,闵子骞的后母被他感动,果然变好了,她待闵子骞比待亲生儿子还要好。闵子骞从此更加热爱父亲、孝敬继母,爱护两个兄弟。继母的两个儿子也非常敬重善良、可亲的哥哥。一家子和和美美地过日子。

闵子骞高尚的善举被孔子知道了,孔子称赞他说:“闵子骞上敬父母, 下顺兄弟,一举一动,尽善尽美,邻里和亲友没有讲他闲话的。做人都应该像闵子骞这样啊!”

简评

遇事冷静分析才能想出解决的方法,一味的愤怒生气,只会冲动地做出更加不理智的事情。闵子骞虽人小,但却有一般人没有的气量,在被后母痛苦折磨之时还想着用真情感化她,最终获得幸福。如果他选择愤怒的报复,其结果则会两败俱伤,把家毁掉。

实例二

陈平机智保性命

陈平在最初投靠汉王刘邦的时候,曾发生过一件险事。 

那是春夏之交的一天中午,天空灰蒙蒙的,碧绿的田野一片静寂。这时,从楚王项羽的军营里走出一个人,身穿将军服,佩带一把宝剑,警戒地四下看着,顺着田间小路,急急忙忙地向黄河岸边赶去。这个人就是陈平,他偷渡黄河去投奔汉王刘邦。 

陈平来到河边,轻声叫来一艘渡船。只见船上有四五个人,都是粗蛮大汉,脸上露出凶相。当时陈早已觉察到,上这条船有些不妙,然而又没别的去路。他担心误了时间,楚兵会很快追赶上来,只好上了船。 

船只渐渐离开了岸,陈平总算松了口气,然而他敏锐地观察到,船上这几个人在窃窃私语,相互递着眼色,流露出不怀好意的举动。坐在舱内的陈平听到船尾两个人低声议论,并发出阴险的笑声时,不禁有些紧张。船到了河中央时,速度明显地减慢了。 

陈平在上船时已想好了一条计策。他从船内站起来,走出船舱说:“舱内好闷热啊!热得我都快要出汗了。”陈平边说边假装若无其事地摘下宝剑,脱掉大衣,倚放在船舷上,并伸手帮他们摇船。这一举动,出乎他们的预料,使他们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陈平很用力地摇船。过了一会儿,他又说:“天气闷热,看来要来一场大雨了。”说着,又脱下一件上衣,放在那件外衣之上。又过了一会儿,再脱下一件。最后,他索性脱光了上衣,赤着身子,帮他们摇船。 

船上那几个人,看见陈平没有什么财物可图,就此打消了谋害他的念头,很快把船划到对岸了。 

陈平在危险的情况下,以他一介文士的身份,不管是向船家极力辩解,还是凭一时血气之勇,拔剑与船家展开搏斗,恐怕都难以逃脱被船家杀害的结局。陈平能在间不容发的紧张瞬间想出办法,不露声色地把危机消解于无形,不愧为刘邦手下的一大谋士。

简评

当人们遇到危害自己利益的事情的时候,总会冲动的犯下错误,其实此时此刻最需要的就是冷静的思索,以避免被人陷害。陈平在上了贼船之后,机智、冷静思索着摆脱困境的方法,而不是选择和他们搏斗,既避免了斗争,还保全了性命。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