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言行一致方为人中君子

度心术与韬晦术全集 作者:公隋


 

心可纵,言勿滥也。行可偏,名固正也。

大意

心可以放纵,然而言语不能随便说。行为可以有所偏失,但名誉一定要正。

实例

用黑白豆检验修身

北宋时期的赵叔平,幼年刻苦读书,天圣年间一举考中进士。他一生注重品德修养,乐善好施,受到世人好评。

赵叔平认为,人生一世应该多做好事,不做恶事。所以,他非常注重正心克己,不断清除私心杂念,使善心永远战胜恶意。

为了检测自己的善恶之心,赵叔平曾找来三个器物,用一个器物装黑豆,一个器物装白豆,中间的器物空着。头脑中若有一善念萌生,他就取一个白豆投入中间的空器物中,若有一点儿私念或恶意,就取一个黑豆投入中间的空器物中。到了晚间,再把空器物中的白豆和黑豆倒出来数一数,以检验一天中的善念和私心杂念各有多少。

第一天过去了,赵叔平数了数空器物中的白豆和黑豆,结果是黑豆多而白豆少。知道自己克己修养功夫还差得远。

第二天,赵叔平又数了数空器物中的白豆和黑豆,依然是黑豆多而白豆少,但和第一天比起来,黑豆少了一个,白豆增加了一个。

第三天,依然是黑豆多白豆少,但和第二天比起来,黑豆又少了一个,白豆又增加了一个。

过了一段时间,白豆和黑豆一样多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白豆多而黑豆少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空器物中只有白豆而无黑豆了。赵叔平的心中只有善意而无私心杂念了。

赵叔平就是这样严于律己,只要头脑中私心杂念一闪,就要马上去掉,永远使心地纯一为善,一辈子不做坏事。

简评

人的行为都是由心来支配的。善念善行,恶念恶行,要摒弃恶习,必先从心做起。所以古人强调修身养性的重要性。赵叔平用黑、白豆来检验自己的信念,最终去掉杂念,一心向善,这就是君子所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